-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解放评论:要真正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由“基础性”向“决定性”推进,很多人的看法是,“这件事不会做得很轻松”。您怎么看?
石磊:我也认同这个看法。这些年来,社会上的资源大都在政府的主导下配置和运行,真的一下子把很多资源交由市场配置,可能还需要一个配套适应过程。比如,进一步规范市场,逐步取消双轨制等。此外,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企业各种行为时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商业道德。而现在一些企业本身素质不高,还不能胜任新的要求。
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去培育市场、发展市场。要有一个过程,让市场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让企业公开公平地去自由竞争,让法律、管理规定、行业规章成为企业竞争最后的行为底线。再加上政府有效的监管,而不是简单运用审批手段,这对改善市场功能也是大有好处的。
当然,政府从很多领域退出来后会有更重要的事可做,比如,公共品的提供、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具体到公共品的提供,根据国民经济的总量和规模,根据社会各阶层收入水平,根据城乡结构、地区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内需和外贸的关系,以及国家在国际上承担的社会责任,需要研究公共资源如何有效配置。
政府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它的准则就是法律。举凡重大投资决策,政府不能自说自话,应更多通过人大程序性立法来确保公共投资的安全,确保政府行为规范,确保公众的权利不被过多侵占。这是建设一个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解放评论:现在有一些人担心,现有资源配置机制一下子拗不过来。还有人虽然承认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但不愿放弃“强政府”。怎么看待这些观点?
石磊: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前的6年当中,我们对中国经济体制到底走向何方曾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到最后还不是统一意见了?十二届三中全会最终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至此,人们关于中国改革是否应当定位在市场导向上的争论就渐渐少了。此后,大家的争议变成“市场怎么建更好”,而不再是“要不要市场经济”。
之所以原来有争论,后来没有争论,实践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是说有了中央的说法,配置资源的机制就自然建好了。这需要有一个用实践来检验的过程。对于市场配置资源,我们应该给它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实践来说服那些目前还存有疑义的人,让实践来证明市场对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何如此重要,也让实践来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