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三、厚望与抉择
中共十八大后,最高领导层即已部署和推动新的改革。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23天后,首次离京赴外地考察即选择了重走改革路,来到深圳特区,向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像敬献花篮,力倡“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一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意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改革措施:央行决定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区内将实施的贸易自由化、货币自由化和经营市场化,会为全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今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对国务院机构进行了调整和整合。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成为新一届政府办的一件大事。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落实。截至9月25日,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221项。
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对三中全会寄予厚望。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每一次党代会期间的中央全会都很重要。三中全会通常会就经济社会某一方面的改革问题作出重大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历次三中全会研究的往往都是改革和发展的问题。这既是由于改革开放是中国新时期发展的鲜明特色,也是因为改革开放在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谢春涛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往届三中全会更多侧重于经济体制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在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上更加自信的表现。
他认为,改革首先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此基础上不断面对新问题,实现新突破。“改革开放30多年,到了总结成就和经验教训、克服新的教条主义和僵化现象的时候了。”
观察人士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有望针对过去多年屡屡提及、却往往止步于经济周期波动压力或是利益集团阻挠的改革议题,列出整体设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怀超说,目前,中国社会在改不改的问题上,没有争议,都认为应该改革,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有争议的是改什么和怎么改,即改革的次序、程度和措施。
在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上,谢春涛认为,十八大报告已经讲清楚了,三中全会将是对十八大精神的具体化和贯彻落实。比如,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如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等。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秦刚认为,改革最迫切的方面,首先是回应民众的期待和要求。
陕西心特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解领权说,应该建立民企与国企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享受法律保护的机制。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大四学生陆鸿裕呼吁公平的就业机会,而不是靠“拼爹”。
黑龙江大庆市石油钻井工人王迎春对完善社会保障充满期待:“我父亲得了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照顾老人感到压力很大,新一轮改革中社会保障制度可得跟上啊!”
同时,人们对未来改革的艰难也有思想准备,“啃硬骨头”、“过险滩”,即是对此的形象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