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二、改革再出发
35年后,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冷战已经结束。西方遭遇了严重金融危机。中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持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已回落至8%以下。不少人担心中国或落入拉美国家经历的“中等收入陷阱”。
解决了温饱、总体实现小康的中国人对现实的不满足也在滋长。一系列新的“紧缺”困扰着人们。
对大学毕业不久的“北漂族”陈昊来说,房子成了心结。“北京六环外的房价已超2万!我每月工资5000元,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房子?但女朋友说了,不买房就不结婚。”
时间的脚步变得更紧迫,但人们还要为繁杂的审批程序奔忙。浙江一个幼儿园从开工到竣工,只用了不到14个月,然而前期审批和后期验收竟耗时两年,共计加盖133个公章。而类似的情况相当普遍。
改革开放第一村小岗村也遇到困难。虽然率先打破“大锅饭”,但它陷入了“一年越过温饱线,30年没过富裕坎”的尴尬境地。“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先后创办过几个小企业,都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这反映出受制于城乡二元体制,农村的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四大发展要素向城市“净流出”,成为许多农业地区发展缓慢的深层原因。
贫困并没有彻底得到解决。仅距北京160公里的河北涞源县,是中国希望小学的发源地。涞源不少人仍生活在世界银行制定的贫困标准线以下。这样的中国人还有近2亿。
对于居住在北京的英国艺术家马特·霍普来说,浓重的雾霾实在令人窒息。他于是设计了一架“会呼吸的自行车”,来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粒子。
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是股市低迷;一方面是买得起车,另一方面是出行拥堵;一方面是许多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另一方面却有不少富人移民国外;一方面是人均预期寿命可与发达国家相比,另一方面却是看病贵看病难,医患纠纷成为热点……
对于最引以为傲的中国经济奇迹,有人也开始抱有疑问。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但今年刚刚结束的秋交会却显得冷清。这暴露出中国经济过于依靠外部市场的脆弱性。而2013年三季度,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仍是主要动力,贡献率又一次较多超过消费,信贷投放快于预期,基建和房地产仍是贷款需求主要来源。
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以空前智力和定力开启发展方式转型之时,这些数据警示:体面的GDP是否依然建立在旧有发展模式复归的基础之上?再不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改革,经济周期的波动或将更加频繁,且更多受制于外部环境。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剩7年时间,任务非常艰巨且紧迫。
有人将之归于科技创新的薄弱。的确,改革开放35年,中国人还没有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多年空缺。
也有人将之归于腐败的侵蚀。十八大后,中国十余名违纪高官落马,彰显了中央反腐决心与成绩,却也表明了形势的严峻。
种种情况说明,中国来到了一个关节点,这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改革,要再出发。
一些观察人士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的历史新起点,规划的是“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国经济奇迹第二季”。
中共中央政治局最近的一次会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