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希望工程

2013年11月08日17:1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希望工程 大眼睛 我要读书 上课 基础教育 校长 讲述人 练习本 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品学兼优

“大眼睛”的故事

1991年4月,摄影记者解海龙在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三合中心学校拍摄到小学生苏明娟认真听课的照片。这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刺痛过亿万中国人的心灵,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

从1987年起,当时还在北京崇文区文化馆工作的解海龙,开始进行“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他用十年时间,行程两万多公里,走了中国26个省,120多个县,接触了100多个学校的上万名孩子,采访了数百所学校、上万名学生和教师,拍摄了数百篇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摄影作品。

1991年5月,7岁的苏明娟是张湾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解海龙发现课堂上的她有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他把她摄入镜头。这幅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2002年9月,她考上了安徽大学。目前在工商银行工作。(新华网)

不用点蜡上课了

讲述人:许爱廷年龄:52岁职业:赞皇县“到马希望小学”校长

从1976年开始到学校当校长,到2007年“到马希望小学”建成,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孩子们眼神的变化——从最初对知识强烈的渴望,到现在的快乐和满足。

1976年,刚毕业的我被分配到到马小学任教,现实的环境让我有些吃惊。破漏的教室还是土房子,晴天时从早上9点半到下午4点前,孩子们还可以借着窗户里透过来的微光上课。赶上阴天下雨,孩子们就只能带着蜡烛上课。“老师,再多讲会儿吧。”每次听到孩子们这些话,我都禁不住眼眶湿润。为了“逃避”这种刺痛人心的眼神,我能做的,只有尽自己所能,教给他们更多的知识,改变他们的学习环境。每次学生来找我辅导,不管多晚,我都要把问题讲清楚。因为我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这些山里孩子的命运。

从1976年到现在,虽然中间我曾离开学校到别处教书,但孩子们的眼神却始终让我牵挂。2005年,在众多家长和学生的要求下,我回到了学校,并通过媒体和其他渠道不断为孩子们寻求帮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