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民居的调查是2013年12月开始启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了通知,这项工作的量是非常巨大的,像同样的问题我们部里很多人都问我,这么大的量你们是怎么做的。首先最关键的是在组织动员上,这件事情根本成功是地方建设系统的积极性和专家的积极性,他们是奉献精神投入的,怎么出现这些奉献精神,它有一个过程。我们刚开始发通知,地方不太理解也没有引起重视,结果第一批调查上来的效果非常不好。我们换了一种方法,从中央层面上组织了六个专家组,中央层面有一个核心工作组,有将近20个人,让这些专家不辞辛苦到现场进行调查,有些地方交通十分不便,调查非常艰苦,他们的无私奉献是非常令人感动的。这六个组一个省一个省去做工作,从行政上我们给予支持,要求各个省召集专家开会,我们派专家去做培训和指导。他们把本省的专家和建设系统召集以后我们再派人去,讲的效果就比发文好得多,他们就真正理解了这个意义。同时,地方也有一批长期搞建筑、搞民居的专家,他搞了一辈子,当他听到国家要做这件事情非常激动,他说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像这样的专家很多,而且他们的带头作用很强,他们有很多的助手,有的都80多高龄了,是我们国家传统民居的鼻祖了,他们有好几代学生,所以他们的影响力也很大。我们建设系统的一些领导,像一些厅长本身也是学建筑出身的,他很快理解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各个建设厅纷纷投入,地方投入,组织了地方专家组。每个省开会去动员,我们传统的工作方法是把地方的人叫来开会,然后你们下去布置。这次做了改变,地方开会中央派人去,去你的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这样他的主动性更强。有一些个别比较差的地方是我们国家专家组的人亲自到村里进行调查,这里感人的故事非常多,这件事情很辛苦。所以我说最重要的是我们上千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辛勤的贡献和努力。我们做这项工作没有国家专项的调查资金,你想想一个普查至少得几个亿的资金下去,但是我们真的没有这个资金,仅是解决了中央专家的一些有限的差旅费。所以也能看出来我们搞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专家之所以这么投入,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自豪,和要在这里做贡献的激情,我们有很多这样的激情,关键是能不能找到切入点把大家动员起来。
2014-10-28 10:41:01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传统村落保护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这个问题。我们叫传统民居,但是你们看资料也好,但是民居的功能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是相当落后的。最大的难点是老百姓要改善生活,政府要求他保护,老百姓说我要盖砖瓦房,我要把它拆掉,或者比较小,连厕所都没有,这些问题在有些地方这个矛盾很尖锐,我们也做了大量的调研。
这个事情从根本上来讲是可以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的,从技术角度讲,可以跟你讲这么一句话,任何一个民居只要下工夫进行改造,都能实现它较完善的现代生活功能,也能实现它的抗震要求,就是我们改造的技术方法到位不到位。还是我那句话,我们在这项工作上国家有些积累,但是不够丰富。所以我们下一步要组织专家一个类型、一个类型的去研究,怎么保持它原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生活功能、增加防灾功能,像防火等等。但这件事情很重要的是要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村落保护也好、民居保护也好,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的支持,要让他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同时对一些确实过小的民居,我们也考虑在村外,因为出于整体保护的考虑,在村外协调新的宅基地用于农民建房,不去拆除村里的传统民居,我们跟国土资源部门正在协调这件事。
2014-10-28 10:45:46
像湖南很多村落都是集中成片的,甚至也不挨着城市、不挨着城镇,比较偏远的比较穷,像您刚才介绍的经验一般是挨着城市边缘的,比如牛棚咖啡馆、窑洞之类的,像比较偏远的要保护的话谁来保护?资金从哪儿来,技术从哪儿来?因为很多偏远的地方大部分都是老人,村里都没有劳动力。
2014-10-28 10:48:37
我刚才讲的例子不是城市周边的,也都是偏远地区的。偏远地区现在传统村落要去的人很多,而且趋势会越来越大,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地方更有特色。有些村落现在都人满为患。凡是命名为国家传统村落的,财政部都给予资金支持,一个村利用现有的五项专项资金渠道,整合起来,平均一个村中央财政能给到300万的支持,这还不包括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地方政府还要再配。对一个村来讲,这是比较大的一笔资金,同时我们也在制定研究政策,争取引入社会资本保护传统村落和民居。
2014-10-28 10:49:21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14-10-28 10: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