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14-05-30 17:15:54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国新办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产能过剩 过剩行业 国新 产能利用率 吹风会

张立群:

中国现在是强调稳中求进,通过稳增长来为转型调整创造一个相对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稳增长的底线是保就业,通过保就业保证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保证消费,当然也会保证投资有一定的投资机会。在这个背景下保证一定的增长,保证企业是在增长的过程当中来完成这样一个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我们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通过企业的转型会逐步的把一些更优秀的企业推出来,从而使得我们优秀产能不断地增加,落后产能逐步地退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来实现在经济平稳增长的背景下来实现增长内容的优化,增长基础的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您所发现的这种情况恰恰是我们在转型升级、在全面深化改革当中需要不断加以解决的问题。谢谢。

2014-05-22 16:41:27

张立群:

我补充一点,因为这个问题提得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大家以前认为地方政府有一些自己的考核目标,最后使它的一些行为与中央政府的要求不尽一致。但是现在确实有变化,以前我们看这种问题往往是说,包括理论界也认为,由于各个地方政府自己的相互竞争是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包括活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个理论界大家一直认为。现在大家在观念上已经有所变化,我们现在已经不再要求各个地方单纯追求GDP的速度,这不仅是中央政府观念上这样认为,而是地方政府很多官员也认识到这样做是没有前景的,其实在这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大家在观念上已经形成一致,我们要重经济增长质量,而不仅仅是重速度,这是第一个。第二点,现在从制度上也有一些新的变化,包括现在我们考核地方政府的领导,以前可能说有就业、有GDP、经济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因为没有这些,整个运营也很难运作下去,甚至现在把化解产能过剩这一条都列入到考核干部的一个标准。这个变化还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是产能过剩这个任务有没有完成,所以这种变化应该说是很大的变化。无论是从思想观念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形成一致,而且从制度上也有一些变化,预计将来肯定从上到下大家目标和方向是一致的,都是往这个方向来努力的。

2014-05-22 16:41:53

经济日报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请问黄所长,我们都知道企业兼并重组是化解过剩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近年来我们看到兼并重组的力度还不够大,您能不能谈谈工作中的难点和您的一些建议。谢谢。

2014-05-22 16:42:05

黄群慧: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兼并重组是一个微观的企业行为,同时又有很大的一个宏观的意义。因为兼并重组从我们推进市场经济改革以来,企业到处都有兼并重组的行为,现在我们这种兼并重组整体来说是我们整个产业组织状况还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状况。我们在推进兼并重组过程当中有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或者有一些障碍没有解决好,比如说在兼并重组过程当中,你的融资从哪里来,还有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往往有一些地区之间的阻碍。比如说跨地区兼并重组以后,涉及到一些不同的地区税收之间怎么分配,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涉及到有没有审批。这一系列无论是从税收还是从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还有整个企业兼并重组过程当中你的职工安置问题、土地问题,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3月份出台了一个针对企业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的政策,我印象里有几大方面的内容,包括取消和简化政府审批,甚至以前我们上市公司要去搞一些兼并重组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现在很多也放松了。包括融资方面,这个制度也给了一些融资的有利条件,包括可以通过上市来融资,来促进兼并重组行为。还有税收、土地、职工安置方面有一些政策。像土地如果说通过兼并重组置换出来的土地,给了政府,政府会支付一些费用,这些费用可以用于安置职工等。这些方面的制度非常多,包括一些产业政策方面的引导。这一系列措施都在综合用,这样综合用下去以后,我们想接下来的政策只要严格的执行、快速的推进,对企业兼并重组会有一个很好的作用。而且这种兼并重组既有微观的意义,也有宏观的意义,尤其是在我们产能过剩化解方面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产能过剩化解这一块通过兼并重组是可以压缩一批产能的,这也是“四个一批”当中很重要的“一批”,就是通过兼并重组来压缩一批产能。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兼并重组主要是企业行为,国家政策只是完善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而不是说直接由政府出面“拉郎配”。谢谢。

2014-05-22 16:42:22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这个问题提给张立群研究员,当前经济压力下行的加大,会不会由于发展工业而影响淘汰落后产能或者是调整工业结构的发展,您对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的关系是怎样看待的?中央也出台了一系列微刺激的措施,包括像铁路追加一些投资,这是不是有一些定向刺激或者定向调整的含义在里面,是否也会对压缩产能或者是调整产业结构有一些影响,您怎么看?谢谢。

2014-05-22 16:42:37

张立群:

谢谢。我们现在稳增长确实要保持一个必要的经济增长的水平,而且确实从今年1-4月份的经济指标来看,我们确实还有一定的经济下行的压力,在这个背景下,这个产能是不是更多的开动起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是这样来看的,稳增长关键是在一个“稳”字,稳增长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是不一样的。稳增长主要是保证我们需求,特别是国内需求能够有一个平稳的增长,比如说我们通过保就业来支持居民收入有一个平稳的增长,支持消费有一个平稳的增长。我们通过比如说基础设施投资,像刚才提到的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包括我们和棚户区改造相联系的住房建设等等。通过这些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水平的稳定,来支持整个投资增长大体走稳。

另外,在对外贸易现在总体来看是一个低位向好的态势下,我们目前这样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在稳定市场需求方面效果已经开始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但是这个需求增长的稳定不意味着供求关系发生改变。我们现在面对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这样深刻的变化,一是和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的世界经济的情况有关系,二是和我们国家多年来持续的、快速的数量扩张到了一个转折点也是有关系的。所有这些实际上都不是我们宏观调控总量政策所能改变的。我们稳增长的政策和这样一个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格局之间不存在相互改变的关系。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从产能过剩来看,不会因为稳增长、稳定需求的政策而出现明显的改变,或者说我们企业的订单开始大量增加,包括对低水平产能的订单都在大量增加,稳增长政策不会出现这样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化解过剩产能,包括产业结构、工业制造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不会因为稳增长的政策而停止下来。在这个背景下,在整个过剩产能的调整上,在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方面,我们各项工作面对的任务、面对的考验应该说还是相当沉重的。在这方面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它可以使我们这样一个优秀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优秀产能的数量不断增加,进而给增长的稳定性提供一个越来越好的基础。这才是稳增长一个长远的目标。谢谢。

2014-05-22 16:42:52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提给黄所长,刚才我们也谈到钢铁的化解过剩产能,我们知道去年国务院发布的指导意见重点提到钢铁是8000万吨,其中河北占到6000万吨。据您了解,目前河北的化解过剩产能或者压减产能的进度是怎么样的?第二,刚才也说到对3545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这当中大家觉得化解产能过剩有说三年以上,有说五年以上,我很想问一下两位专家,你们认为是多长时间的过程?哪些行业尤其是五大重点产能过剩行业会率先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谢谢。

2014-05-22 16:43:18

黄群慧:

我先简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河北省的钢铁产业,因为新闻媒体都很关注,但我们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因为河北的关于钢铁化解产能不仅仅是一个自己这种产业的问题,因为现在必须把它放到京津冀一体化,包括北京治理环境污染大的背景下来理解,因为我们现在有时候化解产能过剩仅仅是说一个单项思维,其实化解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治理污染是综合治理的过程。总体看,河北省进展还是非常快的,像刚才立群研究员提到的经济增长速度问题,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经济增长速度坚决贯彻中央化解产能过剩,压缩钢铁产能的方针和政策,所以说他们的总体推进是非常有效的。

2014-05-22 16:43:33

张立群: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中国经济从数量的快速扩张开始转向质量效益提高的新阶段,化解过剩产能我认为可能是一个长期的现象。当然决定这些过剩产能存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会随着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地加以完善。由于这样一些制度环境、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过剩产能的相对水平是趋于下降的,但是不会完全消失。在有一定的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会成为推动竞争、推动优胜劣汰、推动企业和产业在这样一个动态当中通过不断地新陈代谢来保持越来越优、越来越好的过程,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支持条件,当然和过去我们长期的低水平、低成本,不负责任的铺摊子、上项目所形成的这样一个产能过剩,性质上逐步会有根本性的差别。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2014-05-22 16:44:40

黄群慧:

我补充一下,关于产能过剩会持续多长时间,我们中国现在这个阶段,我们曾经有一个概括除了说工业化后期以外,我们认为现在基本经济国情有了一个变化,以前我们经常说中国是一个农业经济大国,现在由于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快速的经济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是一个工业经济大国,工业经济大国的背景含义其中有一点,我们现在是500多种工业制成品里我们其中200多种都是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这个比例是非常大的。这种情况下,我们200多种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位的,产能过剩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而且接下来的战略性的任务是什么呢?前期发展阶段已经从工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接下来一个战略性的任务是从工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强国。这个转变为强国的过程我们曾经也做过一些预测,因为按照这种包括我们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包括整个的工业强国的战略性的规划,我们初步预测到2030年才有可能实现这种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而且我们十八届三中全会里其中提到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基本实现工业化以后,后面并不是说不发展工业,还会有一些工业本身进一步的由数量转向质量进一步的转型问题。现在也在转,那时候要求会更高。在未来如果再拓展上十年,从2020年到2030年,我们会实现我们的工业强国,在工业强国的情况下至少可以认为这种产能过剩不再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这种预测性的也是我们的判断。谢谢。

2014-05-22 16:44:58

胡凯红:

吹风会到此结束。谢谢两位专家。谢谢各位。

2014-05-22 16:45:16

   上一页   1   2   3   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