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14-05-30 17:15:54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国新办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产能过剩 过剩行业 国新 产能利用率 吹风会

中国工业报记者:

我想给黄所长提一个问题,刚才您说的标准问题,钢铁行业的一些标准。我们也知道,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在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严重过剩产能这方面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但是从结果来看,似乎还有很大的淘汰落后产能的空间,好像我们的力度紧一紧可能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就增强一些。我们想问一下,刚才您也提到钢铁行业一些标准的变化,结合以往的一些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相比较,现在淘汰落后产能都有哪些特点?国家在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方面的一些重点工作请您介绍一下。谢谢。

2014-05-22 16:39:59

黄群慧:

这个问题比较长,归纳一下,你是想说我们这一次产能过剩是不是有一些新的特点,针对这些新的特点我们能不能有一些新的办法来解决。因为刚才我开场白也提到了一些,这次产能过剩其实和以前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第一个特点主要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发生的,这个大的背景已经不太一样,国际的背景变化已经非常大,至少我们外需这一块已经下来了,而且另一个大的背景也是从2001年一直在研究的,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所谓的再工业化,再工业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再工业的道路是本来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反过来还强调制造业的发展,于是给我们一个新的竞争的压力,或者我们理解说现在如果沿着以前的产业升级的途径发展的话,因为我们以前产业升级的途径是什么?是承接国外这种发达国家的一些产业,之后我们逐渐发展了,最后把剩下的一部分技术落后的再转到下一个发展层次的国家里,所谓验证理论。

现在看由于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制造业,慢慢不把这些制造业的产业转到你的国家,给你一个新的产业升级,你的方向变得模糊了,就不再是原有的验证理论来推进的。在这种情况下,其实给了我们倒逼的压力,以前中央文件经常说,以前是我们来参与整个的国际分工,现在是倒逼我们加快产业升级,倒逼我们加快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加快去赶上这种新工业化革命的趋势,尤其是制造业数字化和制造业的智能化,以前我们是劳动力成本低,现在由于制造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以及制造业的智能化,利用劳动力越来越少,这个优势跟人家没有办法比。我们一方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另一方面要赶上倒逼,给我们的压力很大,这种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个大的背景在变。

2014-05-22 16:40:17

黄群慧:

另一个大的背景,以前我们每回产能过剩,因为接下来还有一拨经济的高速增长,这种新的一拨当中,虽然暂时有一部分的产能过剩,我们通过下一拨总能把这个过剩的产能吸收了,但是现在因为到了工业化后期,所有说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已经下降,对很多产业来说,它的需求高峰已经过去了,不能指望它将来还有一些高速增长又把现在的过剩的产能再把它吸收了,这种指望已经很少了。这种变化是以前产能过剩所没有的。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是采取新的根本性的措施,这种措施像刚才提到的尊重规律、分业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既然产能过剩不是通过短期的手段能够解决的,就要建立一个非常好的长效机制,这种长效机制现在要抓紧建立,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工作要推进。

一是从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加紧,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尤其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要推进治理现代化,这里首先要转变以前的地方政府的GDP导向的业绩观。另一方面现在一直在推进的简政放权、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包括落实企业的投资自主权。包括完善行业管理方面,行业管理现在主要要发挥规划、政策和标准对产业的引导,不要直接去干预。还有像包括政府还需要做的一些工作,像要建立很好的基础管理工作,比如要在这种产能过剩的产能利用率的指标上建立一个很好的统计监测制度。我们国家政府在这方面应该从这方面做一些工作,这是从政府的角度。

另一方面从市场的角度,市场角度我们需要整顿规范市场的秩序,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因为我们很多产能过剩的问题,往往说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经济增长往往在招商引资过程当中把土地、资源和税收这些变价优惠拿出去,这种优惠很多情况下是不必要的。在市场方面要做一些工作,要强化市场的准入标准,尤其是像节能、节地、节水、环境这种安全方面的标准,而不仅仅是刚才提的技术方面的标准。现在国际上的一个趋势也不再是强调技术标准,因为所谓落后产能和不落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按技术说的,一种是按在生产能力过程当中和使用过程当中排出的污染和释放的污染来衡量的。现在强调的是污染、强调的是环境节能降耗的指标,现在在这方面制定了很多准入条件,提高准入的门槛,这也是符合国际发展的规律。谢谢。

2014-05-22 16:40:31

路透社记者:

产能过剩的问题我已经报道了五年多,我一直看中央政府的政策出来有新的方案、新的措施,但是很多人说,问题是地方政府为了避免失业的问题和经济的问题,执行不到位,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想问一下他们的态度现在有什么变化?谢谢。

2014-05-22 16:40:47

张立群: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您刚才提的问题我试着做一个回答,刚才您提到产能过剩可能就你的观察,地方政府由于他们当地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可能还在发展当中。这确实涉及到一种体制机制性的问题,我想在这方面我的观点是,从我们观察的方式包括我们认识产能过剩的角度都要有一个基于中长期的改变,中国经济过去是长期处在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下,那时候主要担心的是产能不够用,经济是在数量型快速扩张的过程当中,但是中国现在要改变这样的发展模式,要从一个数量的扩张向着一个质量的提高来迈进,向着单位GDP的含金量来迈进,这时候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不是增长速度的高和低,当然没有速度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增长质量和内涵的提高。这种提高涉及到我们现在提到的产能过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个决定性作用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市场竞争的作用,市场竞争是企业之间要相互比一比谁做得更好,谁做得更省,这个比较就必然要伴随着一定的过剩产能,如果没有产能过剩的话,这个市场竞争是很难充分开展起来的。如果是供不应求,产能还不够用,这时候大家都不会经受竞争的考验,而只是说你发展得快获得的利润就更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产能过剩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条件的一些根本性变化,以及在这些条件压力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必须要转变。从过去的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更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很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这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一个很重要的背景。

我们的体制和机制要适应这样一个市场竞争的环境,比如说要强化投资项目建设包括生产经营的责任和风险,防止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没有明确的风险约束所导致的盲目的铺摊子、上项目的活动,在这方面通过我们在过剩产能的处理当中,通过必要的破产退出,通过追究必要的财产风险责任,我们要把这样在投资项目建设方面过去的铺摊子、上项目、扩张规模的发展模式给纠正过来。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转型和调整是在一个保持一定增长过程当中的转型和调整,和衰退过程当中的调整内容是不一样的。衰退性的调整,是由于市场需求的收缩导致企业倒闭,导致失业人员增加,进而导致市场需求水平的下降,市场需求水平下降进一步的来压迫企业的开工率下降,压迫企业的破产数量的增加,这种循环可能会达到对生产规模比较大的调整或者是比较大的损失和代价。

2014-05-22 16:41:03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