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年会、科技创业贡献奖颁奖大会

2014年03月25日14:2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科技创业 颁奖 协会年会 大会 技术

主持人裴夏生:

感谢段伟先生的发言,他在发言中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感谢段伟先生!

下面,有请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室副主任任泽平先生进行主旨演讲,他曾担任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等职,曾参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的起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起草等项工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核心杂志发表数十篇文章,入选当代经济文学库,下面欢迎任先生演讲。

2014-03-22 09:46:31

任泽平:

首先非常荣幸参加中国科技创业协会的年会。在这个春天和大家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改革的情况,和大家交换一些观念和看法,这些观念和看法也仅代表我个人意见,不代表任何机构。我想用几十分钟的时间,向大家报告两方面的内容。一个关于增长情景,包括长期和短期的形势。二是向大家报告一下今年的政策趋向和改革的思路。今天是改革的元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首先,向大家报告当前中国经济的形势。

可以说走到现在,就像总理讲的一样,今年的形势仍然十分的复杂,国内外仍然充满不确定性。谈到形势,主要为两个方面,长期的和短期的。我想,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所处的中长期发展背景,就是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大家也可能关注到,在近些年来,中国宏观经济领域争议最为广泛的,可能主流的经济学家都参与进来的一个讨论,就是关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前景。因为从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调,已经持续了4年、16个季度,今年一开局,主要指标的情况都不是太好,如果加上今年的一季度,已经出现了连续17个季度的回调,回调时间之长、回调幅度之深,是我们过去20多年所少见的。这超越了我们用各种经济周期框架所能解释的范畴,与此同时,我们观察到中国经济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的种种迹象。也就是说,我们很可能处在一个增长阶段的转换期,就是由高速增长向中速或者中高速增长平台切换的一个重要的时点,如果这个推断成立的话,毫无疑问对我们政策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03-22 09:47:34

任泽平:

中国作为一个追赶型的经济体,我们首先来看看从二战以来,这些追赶型的经济体在类似的发展阶段都发生了什么,跟我们现在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有谋求契合。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曲线有四类:一是前沿国家的增长曲线,大约以年均2%的速度开拓人类的技术前沿面。比如英国和美国。二是没有启动追赶进程的,长期处在低收入陷阱的经济体,比如非洲的一些经济体。还有两类就是追赶经济体,动作一定时期的变革,实现了快速的追赶,从低收入陷阱迈上了高速的增长平台,而在追赶经济体当中,又可以分为两类。有的出现了追赶进程中断,大约在人均GDP5000(国际元)出现增长平台的下降,而且直接落入低增长的区间。有一类成功追赶经济体,他们大约经过3、4年高速追赶过渡到15年左右的中速追赶,平均增速大约是5%。成功追赶的经济体是少数,据统计,二战以来只有13个经济体实现了这种成功的追赶。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德国、日本,我们的台湾,韩国,极少数的经济体,再加上一些城市的经济体,比如香港、新加坡等等。

我们观察到德国经济增长下台阶,就是从高速向中速增长平台的切换,是在1966年。日本是在70年代,台湾是在80年代,韩国是在90年代。虽然我们看到这些追赶经济体增长下台阶的时代背景不一样,但是我们都观察到他们大约都发生在人均GDP11000(国际元),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点呢?2013年,人均GDP是6700元,按照购买力评价,因为要有一个可比,大约是9800元,也就是说,我们正好处在一个增长平台下台阶的关键时点。

2014-03-22 09:54:33

任泽平:

关于增长阶段的转化,以及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前景,可以说这些年在国际和国内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即使到现在争议仍然很多,共识还远远没有达成。大家也都关注到,比如有的人认为,我们未来20年还可以增长,还可以高增长,8%、9%、10%,那么我们能不能实现?实际上,从这些成功追赶的经济体来说,即使它成功了,都难以再实现高速增长,因为它的供求条件发生了变化,比如人口年龄结构,比如说技术正在接近前沿面国家部分行业和领域,包括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这些成功追赶的经济体中速增长平台只能达到5%,我们能达到8%-9%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希望中国经济还可以增长再快一些,但是我想,我们必须尊重客观的规律。从已有的解释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的是从人口红利和刘易斯拐点来解释,解释的背后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跟人口有关。第二种解释是跟后发优势跟技术收敛有关,也就是说我们的技术进步正在接近前沿面国家。所以,技术收敛的速度会放缓,这种解释的潜在逻辑是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决定的。还有一种解释认为,我们出现了重化工业峰值,出现了促进消费升级的峰值,耐用消费者已经饱和、房地产也隐现这种饱和的拐点。这是从需求潜力的角度,这种解释的逻辑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由需求空间决定的。我们就回到一个基本的问题,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也就是说,经济为什么会增长这么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在这个领域所获得的诺贝尔的经济学奖是最多的,因为仍然没有一个人能够给出一个完整的答案。所以,我们的经济学家前仆后继地开拓这个领域。

现在关于经济增长,大家一个比较规范性的认识是什么呢?就是说,经济增长是由需求潜力、供给条件、制度安排共同决定的,是由这三个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不仅仅是由哪个因素决定的。如果更进一步地说是由这些因素的短板决定的,今天我们没有时间来展开这些理论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后发国家的追赶,是需求追赶、供给追赶和制度追赶是同时进行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增速和不同的经济结构层面我们都可以看到在这个阶段的剧烈办法。比如从高速到中速增长,这种增速变化的背后产业由中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进行升级,需求由住行、耐用消费品向服务类进行升级,劳动力由数量优势、劳动力过剩向人力资本进行升级,我们的制度要由政府主导向市场起决定作用进行转换。所以,我们看到的这是一个自洽的、系统的、匹配的,不同层面的表现,而且它是一致的。

2014-03-22 09:55:39

任泽平:

总的来看,中国这种追赶进程是符合成功后发国家追求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我们大约在11000(国际元)左右,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种种迹象,这种增长平台的切换正在发生。如果说我们未来能够转得好的话我们新的增长平台大致平均在5%左右,15-20年左右的增长,然后再接近前沿20%的增长,当然这里有一个过渡期。因为我们传统的增长潜力正在逐渐的耗竭,但也还未完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的培育,也还未完全形成。也就是说,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增长阶段的转换期。根据这些国际经验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就是我们的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了,我们正处再一个增长阶段的过渡期。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结论,新的增长平台是5,转换期大约是7左右,未来20年平均下来是6左右,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期。更进一步讲,表面是增速的换挡,而实质上是动力的接续,根本上是制度的转型。随着劳动力供给由原来的过剩转向供不应求,我们要有要素投入性的增长模式转向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什么样的制度最有利于创新呢?我想在座的诸位有很多都是研究技术创新方面的专家,什么样的制度最有利创新?虽然创新跟制度的关系是复杂的,但是比较而言我们发现市场这种制度可能是最有利于创新的,也就是说政府主导的这种增长模式是与我们要素投入性的增长模式是相配合的,而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这种制度是与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是相匹配的。再来看我们增长的动力结构,在典型的国家,在我们类似的发展阶段,增长的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哪些具有趋势性变化。

2014-03-22 10:04:42

任泽平:

第一,从三四产业来看,大家可以关注到,日本,我们刚才讲是在70年代出现了增长平台的转换,我们看到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工业的比重出现了拐点,韩国的情况基本类似,都出现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和工业比重出现拐点的迹象。在工业的内地,我们也注意到产业间的分化,比如以食品、纺织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会持续下降。以钢铁、石化为代表的重大工业的比重大致会在这个阶段前后出现峰值,并且持续的回落。

无论是前沿国家早期的追赶和后期的追赶经济体,大约都在11000(国际元),对应我们现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都出现了行业的峰值,而且这个峰值非常的明显。我们也注意到,以汽车、电子为代表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即使在这个阶段以后,它的占比仍然会持续地上升,在服务业的内部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分化,比如以金融、信息、科技、商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最快,教育、医疗等社会性服务业增长也比较快。我们再来看这是前面是从追赶经济体它的产业结构在类似的发展阶段所出现的剧烈的变化。我们现在产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看到在去年的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二产,达到了46.1%,工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出现了下降。工业化率正处在转换的下降的重要时点。看一下产业内部,并且细分行业来看,我们看到行业之间出现的比较明显的结构性衰退与成长,所以我们很难严格界定中国究竟处在衰退还是复苏,因为还业之间的分化在拉大,以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集权增长日益的放缓,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主导集群快速的成长。

近年来,重化工业的销售利润率明显下滑。高端制造业的销售利润率保持高位,甚至有上升的趋势。重化工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高端制造业的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重化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落,保持地位增长,低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速,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增速保持较快的增长,甚至仍然保持上升的趋势。以今年为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出现明显下滑,但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增速仍然可以实现20%-30%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一部分是企业基于未来的盈利预期进行的一种产能调整的行为,以此预测未来十年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我们认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比重仍然会持续地回落,重化工业的比重有可能迎来它的长周期的峰值,出现拐点,然后持续回落。高端制造业未来还有上升的趋势,而在我们的服务业内部,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将会快速的崛起,也就是说,在看到增速换挡的背后,我们看到产业结构背后明显的分化,这种结构性的衰退和成长是带有长期意义的。

2014-03-22 10:10:4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