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谈公共外交”记者会/实录

2011年03月05日17:2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政协委员 公共外交 人民大会堂 两会
  • 肖秦生: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记者会,主题是“政协委员谈公共外交”。

    2011-03-05 16:25:20

  • 肖秦生:

    我们很高兴请到七位全国政协委员与大家交流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2011-03-05 16:26:42

  • 肖秦生:

    他们都是公共外交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有什么特点和专长,我们特请各位记者的老朋友,在中国最早呼吁开展公共外交的人士之一,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一一介绍,并对公共外交做一简要的阐述。

    2011-03-05 16:26:51

  • 赵启正:

    大家好,今天我们的阵容比较强大,目的是尽量使各位记者满意,从各个角度来阐述中国的公共外交。

    2011-03-05 16:27:06

  • 赵启正:

    在我左边的陈昊苏委员,他是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的副主任,中国的对外友好协会的会长,还是我们外事委员会内部的三个小组之一,叫公共外交小组的组长,大家应该熟悉他。

    2011-03-05 16:28:29

  • 赵启正:

    我右边的韩方明先生,他是我们外事委员会的副主任,也是中国多个大公司的董事,同时是研究公共外交的察哈尔学会的主席,所以是企业兼学术的。

    2011-03-05 16:28:44

  • 赵启正:

    葛剑雄先生是全国政协常委,他的专业是历史和地理,现在是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是上海市政府的参事,是图书馆的馆长,因此知道的很多,大家多问他。

    2011-03-05 16:29:09

  • 赵启正:

    黄友义先生是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还是国际翻译协会的副会长,他的外语我是十分钦佩,有很多著作,如果外语好的人可以问他一些关于跨文化如何交流的问题。

    2011-03-05 16:29:33

  • 赵启正:

    袁明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我们经常一起到欧美进行非政府的国际关系的交流,也就是说公共外交的一种典型方式。

    2011-03-05 16:29:49

  • 赵启正:

    蔡建国教授是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曾经在日本也作过教授,现在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也是上海市负责公共外交的一个领域,也是全国政协中对公共外交贡献较大的人物之一。

    2011-03-05 16:30:20

  • 赵启正:

    我在中央台也回答过类似的问题,我发现记者们对公共外交的理解是多样的,中国和外国对公共外交的理解也不一样,它不像自然科学,它的定律是全世界一样、定义是全世界都一样,它是不太相同。

    2011-03-05 16:30:36

  • 赵启正:

    用两三分钟,用公共外交的定义图给大家说一下公共外交的定义,这样大家讨论起来就避免混乱,这是我做的一个图。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A国政府对B国的公众来表达本国,那就是一种公共外交,如我们CCTV的NEWS,这里还有我们的外文网站,就是政府出钱的,政府主导的公共外交,在美国来说就是美国之音。

    2011-03-05 16:30:57

  • 赵启正:

    随着国际旅游成本的降低,人们开始直接接触了,就是说中国人到外国的多了,每年有1200万人以上,不包括港澳台,公众也关心国际事务了,因为我们国家的利益和国际关系,和国际环境密切了,我们手中也有美元了,也开始关心国际物价了,所以公众也可能出国访问。

    2011-03-05 16:31:56

  • 赵启正:

    比如,复旦大学代表团团长,由葛剑雄教授率队访问哈佛,如果访问美国的阁员就到这儿了。所以,公众不再是简单的受众,他也作主体了,是积极参与者了。

    2011-03-05 16:32:13

  • 赵启正:

    公众对公众是公共外交中非常重要的民间外交,就是People to People,这也是在表达中国。公共外交的目的是什么,是向世界说明中国,说明中国的文化、说明中国的历史、说明中国的政策,回答外国人的不解之处,同时我们也倾听外国人对中国的评议。

    2011-03-05 16:34:05

  • 赵启正:

    所以,各国的公共外交的定义略有不同,这里我给大家用一个图解来做定义,可以让大家理解的比较快一些。我放在这里,散会的时候大家可以过来拍照。

    2011-03-05 16:35:56

  • 赵启正:

    因为学者比较多,他们是学者,我是官员,我很谦虚地请他们多说话,同时也允许插话,我们把记者会开的水平高一点,既要提问题,还可以有点学术味。如果可以的话,请大家举手发言,请主持人点名。

    2011-03-05 16:36:29

  • 肖秦生:

    本次记者会大约为一个小时,记者提问前请报一下所在单位的名称。

    2011-03-05 16:36:55

  •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我们有两个问题,首先,我们知道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在全世界已经投放了,去年我们也是很关注这个事情,投放的效果怎么样?第二,其实国外有很多对中国民众的误解,我们能不能够有一些创造性的活动来改变这种局面?

    2011-03-05 16:37:16

  • 葛剑雄:

    刚才赵启正讲的公共外交的理念,我自己觉得,我们公共外交有自觉的和不自觉的,从不自觉的。你是中国人,尽管你自己说你不代表,但是人家对中国人的印象,慢慢的就积累起来了。

    2011-03-05 16:38:35

  • 葛剑雄:

    就像我们看外国人,就说这是某某国家人说的,这是不自觉的。当然,他讲的比较自觉的,我是研究历史、地理的。

    2011-03-05 16:40:01

  • 葛剑雄:

    历史、地理人家会问我,我利用这个机会,如果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解释,人家了解的就比较具体了。

    2011-03-05 16:40:31

  • 葛剑雄:

    有两方面,一方面,外国人本来就不知道,正像我不了解外国一样。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政府以前有一些说法很简单。

    2011-03-05 16:42:40

  • 葛剑雄:

    举一个简单例子,我们现在强调这个地方是我们的,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什么自古法呢?开天辟地,两千年前、三千年前,我们往往不具体的讲,所以外国人不理解。我们正好可以解释这些,我往往就是说给你具体介绍是什么情况。

    2011-03-05 16:43:44

  • 葛剑雄:

    有的时候人家往往不理解你讲的跟政府有什么不同,有一次政府报纸说我是发表跟政府不一样的言论,我说你不懂,政府讲的和我们都是一样的,讲的是什么问题?

    2011-03-05 16:44:44

  • 葛剑雄:

    是西藏,他就问,你们政府讲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怎么说西藏到元朝时才是呢。

    2011-03-05 16:45:53

  • 葛剑雄:

    我说这才是,一个国家统一、扩展是有历史过程的。比如西藏,我给他解释,唐朝的时候就是和亲,既然和亲了就是两家人变成了一家人,但是到了元朝的时候就归中国管辖了。因为他也不知道,听你讲他就明白了。

    2011-03-05 16:48:56

  • 葛剑雄:

    通过这个活动,真正可以说明中国。

    2011-03-05 16:49:51

  • 葛剑雄:

    有的时候我们是有目的的,我记得有一次李小林带着我们出去,去讲孔子思想和世界和平,我也介绍过我自己专业知识问题。有的时候是随机的,比如去年到美国去,他说你既然来了,顺便给我们讲讲吧,我讲的是这方面的内容。

    2011-03-05 16:50:16

  • 葛剑雄:

    从我个人来讲,至少是起到让他了解历史的真相,大家这么做工作,我们可以消除以往对中国的误解。我能讲的就是这些,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2011-03-05 16:50:37

  • 检察日报记者:

    前外长唐家璇说过,加强公共外交是我国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为什么这样说?另外,索马里护航和利比亚护侨事件,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公共外交形象?

    2011-03-05 16:50:51

  • 赵启正:

    各国都很重视公共外交,可以说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比较成熟的国家,公共外交开展的越早。

    2011-03-05 16:51:22

  • 赵启正:

    中国近30年以来飞速发展,由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发生的事情往往影响世界,世界发生的事情有的时候对中国有助力,有的时候对中国有阻力。

    2011-03-05 16:53:50

  • 赵启正:

    我们追求一个比较好的国际环境,因此有必要向世界说明中国,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因为大多数外国人没到过中国来,他们对中国的理解无外乎是小说、电影、外国媒体、外国电视,而这些报道有相当的偏差,这种偏差有的是无意的,有的是有意的,所以要想让世界认识真正的中国,还要多靠中国人,所以我们对外表达中国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我们唐外长主要的意思。

    2011-03-05 16:54:08

  • 赵启正:

    我们索马里的护航和利比亚大抢救,这也能够给外国人造成对中国的进一步的理解和印象,公共外交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从而对中国比较友好。

    2011-03-05 16:55:10

  • 赵启正:

    对于一个民主国家来说,任何政府的决策都会考虑民众的意见,从而使外国政府对中国采取比较有利的政策,这样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他自己。

    2011-03-05 16:56:07

  • 赵启正:

    中国政府和中国民众也是这样一个关系,就是我这个垂直图上,写着沟通,本国政府对本国公民,本国公民对本国政府也有影响,怎么影响法呢?政府可以开新闻发布会,可以写文章,可以演说,而公民可以上网,可以写你的观点,很多智库,如重要的国际研究所,一些大型的学所、一些民间组织,比如陈先生领导的对外友协,他们都会研究国际关系,向政府提出报告。

    2011-03-05 16:56:34

  • 赵启正:

    我们认为某国和我们国家现在存在着什么问题,我们应该表达什么,这样就使我们的公共外交做得更好了,所以索马里的护航和大抢救使外国人感觉中国随着自己经济水平的提高,给国际贡献更多了,因为索马里的护航不止是对中国的商船护航,对外国的商船也有帮助,索马里“再抢救”说中国对自己的公民如此,中国的确是一个善良的政府、是一个爱民的政府,当然就引起国际社会的共鸣,所以有公共外交的效果。

    2011-03-05 16:56:58

  • 赵启正:

    虽然刚才葛教授说了,不一定打着公共外交的旗帜,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有公共外交的意义。

    2011-03-05 16:57:42

  • 陈昊苏:

    公共外交在最近这段时间确实是非常引人注意,其实我们民间外交是开启了公共外交的先河,因为民间外交的目的就是代表中国人民到国际舞台上广泛交友,这种交友的活动也需要说明中国的形象,也需要向世界各国的朋友传递友谊、表达善意,刚才启正同志在一开始介绍的,在这样历史条件下,它成为中国外交的一种延伸,而中国的民间外交也是要向这个方向发展。

    2011-03-05 16:57:56

  • 赵启正:

    你有首诗我还记得,"民间外交是先河,公共外交新成果"。

    2011-03-05 16:58:24

  • 陈昊苏:

    是这样的,民间友好起先河,公共外交创益多。它开了先河,但是现在有新的发展、新的扩充。

    2011-03-05 16:59:17

  • 北京青年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公共外交提倡的是“人人都是外交官”,政府如何保证民众对公共外交过程的知情权呢?另外,请问赵主任如何看待中国独立智库现在还比较少的情况?

    2011-03-05 16:59:36

  • 赵启正:

    没有说过人人都是外交官,至少我没有说过。政府外交是横向的,它代表国家主权,通过交涉、谈判,最后形成共识、协议、声明、公报或者谈不拢,再回去。所以,人人不是外交官。

    2011-03-05 17:00:16

  • 赵启正:

    但是真正的时候你是代表民意,所以我们出去,比如韩先生出去,他谈中国企业发展,谈中国民间企业的进步,人家从这当中体会到你们多种所有制的力量,但他并不代表我们的发改委,不是人人是外交官。

    2011-03-05 17:01:12

  • 赵启正:

    关于知情权,现在知情权完全是通过媒体来表达的。我们外交部每周都有多次发布会,还有外交部的开放日,大家进去看看、聊聊天。他们还跟媒体有吹风会,请专家讲讲国际形势,交流交流看法,这就是给大家知情权了。特别是在外交方面,每天报纸上外交消息太多了,通过媒体、通过诸位也扩大了知情权。

    2011-03-05 17:01:46

  • 葛剑雄:

    我补充一下,我们的优势恰恰在于我们不是外交官,我们不代表政府,我们代表个人,像我们这样,我是代表学者,我的研究以及我发表的意见有可能不是百分之百的跟政府完全一样,我们甚至跟外国人交流的时候也可以批评我们政府的某一项做法,但是不影响我们对我们国家总的形象如实的说明,使他对我们了解,我觉得这个身份可能更合适。

    2011-03-05 17:02:06

  • 韩方明:

    关于发展独立民间智库的问题,我有一份大会发言,“发展独立智库,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这个发言已经放网上公开了,建议你查询一下,在这里我不做详细答复了。

    2011-03-05 17:02:34

  • 印度时报记者:

    在处理中日、中印、中美的关系中,政协能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个问题是问韩博士的。

    2011-03-05 17:03:07

  • 韩方明:

    政协的对外交往功能可能有三个方面,一是平台的功能,像你刚才提到的大国的外交方面,我们可以为各种组织提供一个活动的平台,潜力很大;二是窗口的功能,人民政协汇集了方方面面的精英人士,和他们接触可以增加对中国真实形象的了解;三是沟通桥梁的功能,这一点在贾主席的工作报告里也有所提及。谢谢。

    2011-03-05 17:03:35

  • 中国图书商报记者:

    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委员,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在座的委员对中国的文化企业有哪些建议和意见?谢谢。

    2011-03-05 17:03:59

  • 袁明:

    我做一般性的回答。首先要放到一个大概念里面,中国文化走出去,然后才到达你说的文化企业的方式和架构。我的强项还是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点我有些思考。

    2011-03-05 17:04:28

  • 袁明:

    首先,对中国文化我们有投入更多的研究和思考,我们怎么把几千年沉淀下来,使我们中华民族这么自强不息,究竟是什么?

    2011-03-05 17:04:53

  • 袁明:

    这里有很多文化密码,文化密码是什么?我觉得现在的财力、智力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我们可以做这个工作,我想要集中集体智慧来凝聚力量。

    2011-03-05 17:05:05

  • 袁明:

    葛教授一开始讲历史、地理,这是一个方面,这是我们的根。在这个基础上,智力到达一定的高度,整个全民族的精神有一种升华,我们走出去我觉得会变得很水到渠成。我们采取什么方式,就像您刚才讲的,文化企业因为整个向国际传播,我们确实要做到国际化、现代化,有很多课题要努力。

    2011-03-05 17:05:32

  • 黄友义:

    我补充一点。在中国人的语言里,我们讲中国文化走出去,大家非常明了它的意义是什么。但是如果翻成外文,说我们的中国国策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是我们没有掌握国际上通行的话语体系,我更希望我们能够说“促进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让更多的国外受众看到中国的文化作品”,这样恐怕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2011-03-05 17:05:45

  • 蔡建国:

    我联想到中国国家汉办在世界上有6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讲堂。从2004年开始,当第一家孔子学院在世界上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们强烈地意识到,由于我们汉语的国际推广工作,尤其是外国人迫切的想了解,通过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这样就掀起了“汉语热”。

    2011-03-05 17:06:57

  • 蔡建国:

    在这个过程中,现在申办孔子学院的工作也是如火如荼在世界各地开展起来,我们也有很多老师走出国门、走出校门承担着汉语推广的工作,从而也为世界各国的民众学习汉语提供了帮助,同样也使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起到了渠道、沟通、桥梁的作用。我们第一步要把语言的沟通工作做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向更广泛、更深入的领域展开。

    2011-03-05 17:07:25

  • 葛剑雄:

    赞成蔡教授的话,我还有点补充。在这个问题上公众是有误解的,这是不利于我们的公共外交的,我们讲汉办或者我们去介绍中国的文化,我们的目的应该不是说要外国人一定要接受我们的文化,更不是说用中国的文化取代外国的文化,你想如果外国人跑到中国来说给你传播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你会怎么想?

    2011-03-05 17:07:40

  • 葛剑雄:

    我们要让他了解,他了解以后,他愿不愿意学是他的事。我上次跟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培训的时候,我说不同的文化要互相的了解、互相欣赏,相互欣赏对方文化好的地方。现在这个世界已经到了一个文化自由传播的时候,好的他就会接受。

    2011-03-05 17:08:12

  • 葛剑雄:

    在这里面相当一部分介绍中国,应该是通过文化产品的方式,比如电视片等等,他自愿接受。

    2011-03-05 17:08:36

  • 葛剑雄:

    另一种是观念的文化,那就是高层次的,这个应该大家互相交流、相互学习,不要以为我的孔子文化要取代你、儒家文化要取代你,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表面上看来是把它抬得很高,其实是不正确的。

    2011-03-05 17:08:58

  • 葛剑雄:

    比如我跑到非洲穷乡僻壤的地方,外国人见了小孩子之后就说“布鲁斯李、布鲁斯李”,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看过李小龙的电影,所以他对中国的印象就是李小龙。

    2011-03-05 17:09:18

  • 葛剑雄:

    但是很遗憾,我们这样的产品太少,所以人家的了解不是论你的四书五经,美国把花木兰拍了一个动画片,人家还不知道花木兰是中国的故事。大量人通过直观的接受,这样的接受方式更好,你愿意出钱买,比我们免费送要好的多。

    2011-03-05 17:10:28

  •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赵主任的,刚才您是通过一个图板很形象地给我们介绍了公共外交政府和民间的两个层面,我想问一下,您觉得从目前来看,我国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大推动公共外交?谢谢。

    2011-03-05 17:10:51

  • 赵启正:

    公共外交人人有责,政府是主导,因为政府部分的公共外交力量很强大,像阁下的机构是政府出钱,对外国来表达,这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就是民间的一种自动行为,也有人办自己的研究会、研究所,像韩先生,他的公共外交季刊每期一万本,供不应求,还有人会存一本、两本,那是智慧投资。

    2011-03-05 17:11:15

  • 赵启正:

    公共外交谁做呢?政府是主导,谁是中坚力量呢?民间组织、社会团体,还有社会精英,他有这个能力到外国演说、讲解。在外国来看,他们大量的用前官员,比如卡特,他根本没有了,基辛格现在没有职务了,他到中国来做什么?公共外交。

    2011-03-05 17:11:59

  • 赵启正:

    他到中国来做公共外交有什么优势?他了解美国政策,了解中国人想听什么、不想听什么,他也知道了。但是他不是政府官员,所以可以轻松的交谈。这都是袁教授的朋友,我也参加过他们的交谈。所以,精英是中坚力量,大学、甚至于宗教领袖、媒体领袖、企业家都是中坚力量。

    2011-03-05 17:12:40

  • 赵启正:

    公众是基础,就是说你并不是为公共外交而去,但却表达了中国的形象,很守纪律、很有礼貌、很谦让、很讲卫生,这是中国人,对中国印象好了。所以,公众的对外表达是我们的基础。我们可以说,公共外交人人有责。

    2011-03-05 17:14:24

  • 中国石油报社记者:

    请问各位委员一个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合作,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怎样更好的规避由于资源国的动荡所带来的风险?公共外交在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合作的过程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2011-03-05 17:14:38

  • 韩方明:

    我在两家央企一家股份制企业担任董事会成员,这三家公司都是上市公司,有两家我都是出任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我们这个风险管理委员会过去来看主要做财务控制的风险和运营的风险,但是最近我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国家的政治风险需要特别留意,比如这次利比亚的危机。

    2011-03-05 17:15:25

  • 韩方明:

    所以,未来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在做风险判断的时候,董事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能够增加一些这方面的判断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如果能够请用一些第三方的独立的咨询公司或者是政治顾问给这些走出去企业提供咨询也是非常必要的。

    2011-03-05 17:16:15

  • 黄友义:

    我补充一点,这么多企业走出去,的确是公共外交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中海油当时在美国想收购一家美国公司的时候,中国的媒体在这方面做的努力不够,实际上是中海油董事长自己撰写文章在美国报纸上发表,解释他为什么要买这个公司。而很多美国当地的报纸都对中海油的做法表示质疑。

    2011-03-05 17:16:29

  • 黄友义:

    这会儿我觉得中国的各种媒体应该有责任更主动的为中国的企业在海外的业务做一些舆论上的铺垫。同时,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也应该更多的利用各种媒体为自己投资的意图做出一些正面的解释。

    2011-03-05 17:17:25

  • 海峡之声记者:

    这个问题请问赵主任,这些年出国领导都要参访所在国的孔子学院,可以说“孔子外交”已经成为了中国外交的一道很独特的风景线,孔子学院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台湾地区在2010年9月份成立了台湾孔子学院,赵主任您认为对这两岸的文化交流融合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另外我们如何进一步推进两岸孔子文化的交流?谢谢。

    2011-03-05 17:17:45

  • 赵启正:

    海峡两岸的文化是一个根,根在什么地方?从古远来说,就是以孔夫子为代表的中国各位先哲的理论和精华,是大家共同遵守的。

    2011-03-05 17:18:13

  • 赵启正:

    从现在来看,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振兴中华,求得中国的统一,这又是共同点。从古到今都有共同点,我觉得我很有信心,就是大陆、台湾是一家,因为文化的力量比任何的力量都大,文化的认同就是从心灵上的认同,是感情上的认同,我觉得这是最可珍贵的,海峡两岸都要共同的来遵循孔夫子等先哲的教导的精华部分,共同来继承孙中山先生统一中国的一个梦,他的梦就是中国的统一。谢谢。

    2011-03-05 17:18:57

  • 葛剑雄:

    不过我不认为海峡两岸这个活动是我们公共外交的一部分,这是我们内部,大陆、台湾之间的交流。但是我们三方的合作是可以促进公共外交的,如果我们在国际上面,我们三方不是对立,而是合作的话,就有利于整个中国的形象,也有利于我们在海外的华人华侨。

    2011-03-05 17:19:19

  • 葛剑雄:

    比如现在国务院侨办请我到外国的华人中间,推进华人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台湾方面也在推进这个工作,比如说外国人学中文,到底用简体字还是繁体字呢?以前比较对立,但是现在我们三方合作,你爱学繁体就学繁体,爱学简体就学简体字,当然学简体的比较多,因为比较实用。我们去讲课,他们平时跟台湾往来的教师也来听,一方面我们本身在国外显示的是我们三方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大家共同来弘扬中国的历史文化。应该说,两岸在公共外交上可以合作。

    2011-03-05 17:19:42

  • 中国青年网记者:

    请问赵主任,今年是中欧青年交流年,您认为青年在公共外交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他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011-03-05 17:20:19

  • 赵启正:

    青年是时代的先锋,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已经落后于青年了。从长远来看,青年人的交流最重要,因为你们的交流刚刚成熟,你们可以维持几十年,我也许只有维持五年到十年,我的概念已经落后了,所以我们寄托于青年人的交流。

    2011-03-05 17:20:47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