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图表:11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5.1%
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十一月份经济运行数据。其中,11月份CPI同比上升5.1%,环比上升1.1%。这一结果超出了此前大多数经济机构和专家的预测。当前,正值各部门、各地区抓紧落实国发40号文件16条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措施的关键时期。如何看待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价格走势?中央抑制价格上涨的各项措施能否有效遏制当前价格较快上涨的势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门走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方面负责人。
问: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了11月份经济运行数据,CPI同比上升5.1%,环比上升1.1%,超出了此前大多数经济机构和专家的预测。是哪些因素导致了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大幅度上涨?
答:11月份CPI涨幅确实超出了此前的预期。从统计局统计的结果看,食品类、居住类和衣着类价格环比快速上涨是推高11月份CPI的主要因素,三类商品月环比分别上涨2%、1.8%和1.6%,分别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0.7个、0.3个和0.1个百分点。其他五大类商品或服务价格基本持平。食品类中,鲜果、鸡蛋、肉禽制品和粮食月环比分别上涨6.4%、3.7%、2.7%和2.7%。鲜果、鸡蛋价格上涨主要是季节性因素,进入冬季,由于天气转冷,鲜果供应减少,鸡蛋产量下降。肉禽类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入冬后消费增加,以及南方省份腌制腊肉、风干肉等临时性因素的影响。11月份蔬菜价格环比下降了1.9%,同比虽然仍上涨了21.3%,但相比10月份的31%的涨幅,回落了近10个百分点。所以,11月份价格上涨因素中,临时性、季节性因素占了很大的成分。
总体上看,11月份CPI同比上升的5.1%中,主要还是受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上涨的影响,这一趋势没有改变。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影响3.8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影响0.9个百分点。两项合计,占总涨价因素的92%。
问:国务院40号文件下发后,各部门各地区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蔬菜价格明显回落,粮食价格也基本稳定,为什么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降反升?
答:11月17日国务院召开了第133次常务会议,11月19日下发了40号文件,出台了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16条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从11月20日开始,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的部署,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蔬菜价格开始明显回落。据商务部监测,11月29日—12月5日,36个大中城市中,有18个城市蔬菜价格下降幅度超过了15%。全国蔬菜价格涨幅11月份也比10月份回落了近10个百分点。同期市场供应增加了5.9%。
二是粮食、食用油价格开始趋稳,面粉价格开始小幅下降。11月22日至今的两周时间内,国家总计向市场投放政策性储备粮油1713万吨,市场供应明显改善。成品粮价格稳中有降,面粉价格每市斤下降了2-3分钱。在9、10月份食用油涨价后,近期价格已趋稳。上周(11月29日-12月3日)在拍卖大豆30万吨时,由于前期进口大豆较多,市场供应充足,没有成交量,这就为后期食用植物油价格的基本稳定奠定了基础。
三是生猪出场价连续两周下降。12月1日,生猪出场价为每市斤7.07元,比11月下旬下降了0.6%。元旦、春节期间市场猪肉价格有望基本保持稳定。
粮、油、肉、菜这些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趋稳,为后期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由于10月份、11月份开始进入冬季,鲜活农产品供应相对减少,季节性消费相对增加,加之前期食品类价格较快上涨,所以反映在CPI上仍然是上涨的。另外,稳定价格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也需要一个过程。国务院要求在12月20日前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比如,免收鲜活农产品通行费政策是从12月1日起才开始全面实施的。(发改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