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残运会筹备进展情况发布会

2010年12月07日15:1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亚残运会 亚运会 残疾人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王乃坤:

我来回答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出的问题。残疾人的教育和就业,对于残疾人的生存发展来讲至关重要。就业对残疾人来说,是改善他生存状况的前提。残疾人能够就业,他的生活质量就能够比享受低保高。而教育则是残疾人实现就业的重要前提和条件。这两个问题,已经在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里作为重点的两个领域加以强调。在教育方面,一是加大特教学校建设的力度,30万人口以上的县都要建特教学校。二是重视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在普通学校设学前特教班。三是改善特教学校教师的待遇,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的为残疾人特教提供服务。

2010-12-07 10:38:24

王乃坤:

关于残疾人就业问题,一是要落实好残疾人就业条例,要加强对这个条例的检查和督查力度。二是加强就业服务中心的建设,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三是加强对残疾人就业的培训,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根据残疾人的特点,为他们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我想,通过这些措施,“十二五”期间,中国残疾人无论是在教育方面,还是在就业方面,都应该有一个明显的进步。

2010-12-07 10:42:43

北京电视台记者:

就像万市长介绍的,由于亚残运会特殊性和亚运会比起来,肯定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所以对亚运会的筹备经验可能别不能完全适用于亚残运会,请问在亚残运会筹备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谢谢。

2010-12-07 10:44:36

万庆良:

就像这位记者朋友提出的问题一样,确实亚残运会跟亚运会是不一样的,在筹办“两个亚运 同样精彩”的进程中,我们同时考虑,要根据亚残运会的特殊性,来进行筹备。因为亚残运会的主角是残疾人,主体是残疾人,所以我们筹办亚残运会的工作,必须围绕这个主角、主体的特殊群体,来落实相关的工作。虽然亚残运会的参赛人员只有亚运会的1/4,但是感到筹办亚残运会的在某些方面的要求和难度,比亚运会还要高一些。

我们在亚残运会的筹办过程中,碰到的困难、问题和挑战有几个方面:一是比赛的项目、规则、器材、场地、设备都有特殊要求。二是残疾人运动员的出行、住宿、餐饮等生活需求有特殊的要求。三是安保、外事、宣传、社会运行等服务保障也有特殊的需求。四是亚运会与亚残运会同城在我们广州市举办,亚运会是11月12-27日,亚残运会是12月12-19日,转换期只有14天,时间非常紧,而转场转换的任务和项目非常多,难度非常大。五是广州举办首届亚残运会,在工作模式、运行机制、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经验方面,都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和新的创新,没有现成的模式、现成的模块供我们参考。面对这样的困难和问题,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在筹办“两个亚运 同样精彩”的过程中,就考虑到亚运会的特点和亚残运会的特点,根据亚残运会的特点来进行筹备。

2010-12-07 10:45:15

万庆良:

面对这样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劲头不减,同时高度重视总结和利用亚运会的成功经验。二是迅速启动、完善组织指挥体系和运行体系,确保领导到岗、人员到位,全面展开亚残运会的相关工作。三是争分夺秒,完成转场、转换的工作,针对只有14天转换时间的特殊要求,我们要求亚残运会的准备工作,总体上必须在亚运会的赛事运行前就基本就绪,只要不影响亚运会运行转换工作的,都要在亚运会前完成,减轻转换期的工作压力。根据工作要求,我们组委会还专门编制了转换期的工作方案、工作流程、工作操作守则,明确转换期的流程、目标、要求、责任人和时间节点,这样确保运动场馆、竞赛设备、生活设施、服务保障能够满足亚残运会的需求。

谢谢。

2010-12-07 10:47:39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请问王理事长。您刚才提到的残疾人的教育和就业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残疾人事业可能是需要方方面面的进步。目前,要实现残疾人和健全人真正的共融,让残疾人真正享受到社会和经济发展进步带来的成果,目前在哪些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改进的方面有没有具体的规划和措施?谢谢。

2010-12-07 10:51:13

王乃坤:

虽然我刚才讲了很多的发展和进步,目前,中国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和社会平均水平确实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一是因为我国残疾人人数众多,有8300万。而且70%以上的残疾人都生活在农村,很多人生活还非常贫困。二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一些残疾人应该得到的保障还没有得到。

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我认为是:首先应该解决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比如加大特教学校建设的力度,提供更多的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加大医疗康复报销比例,这些都应该是促进解决残疾人融合的措施。

第二,解决无障碍设施的问题,让残疾人能够从家里走出来,像交通的无障碍、信息的无障碍等等。

2010-12-07 10:52:17

王乃坤:

第三,要建立残疾人服务体系,包括残疾人的康复中心、残疾人的托养中心。康复中心,有医疗型的,也有在社区和家庭里面的。通过康复,让残疾人能够恢复一定的身体功能,为他融入社会提供条件。托养,指的是智障和重度残疾人,在家庭没有办法给他提供护理的条件下,让他们进入托养中心,给他们很好的照料,同时在照料过程中使他们得到身体和精神的康复。

第四,要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弘扬文明进步的残疾人观,让更多的人能够积极主动的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

2010-12-07 10:57:36

王乃坤:

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一定会在“十二五”期间,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所以“十二五”期间残疾人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我也希望,在座的新闻界的朋友们,能够在我们今后的工作当中,通过你们的新闻报道,来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通过新闻媒体,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残疾人、帮助残疾人。

2010-12-07 10:59:56

新华社记者:

请问万市长,对比亚运会,亚残运会有一些什么样的特殊含义?

2010-12-07 11:00:59

万庆良:

对比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这两个重大的国际性赛会在广州同城举办,应该说,都是对广州的考验、都是对广州市民的精神、素质的检验。为了办好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提出了“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新理念。我们广州市按照这个“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新理念,动员组织广大的广州市民参与、支持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亚运会也好,亚残运会也好,都将推动广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推动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亚运会的实践已经证明,亚运会的举办对推动广州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市民生活方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亚残运会相比于亚运会,有特殊的内涵和内在的要求,首届亚残运会在广州举办,我们首先要通过亚残运会,展示我们国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成就,向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展示我们国家的人道主义精神、人文主义关怀和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第二,要通过举办广州亚洲残疾人运动会,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亚洲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交流与合作。第三,要通过亚残运会的举办,进一步提升广州这座爱心城市的品位和追求。

2010-12-07 11:01:39

万庆良:

我们在筹办亚残运会的过程中,既以大强度的投入,完善无障碍设施,确保残疾人权益在我们广州得到很好的保障和体现,同时,也积极的推动广大市民更加关注残疾人,更加关心残疾人,更加热爱残疾人。

广州作为一座爱心城市,要办好首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对我们的市民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形成尊重、理解、关心残疾人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残健共融的社会环境。第二,学习与残疾人交流的礼仪知识,充分尊重残疾人的个性,维护他们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第三,要掌握扶残、助残的知识和技能,提供符合国际规范、国际标准的扶残、助残的服务。第四,要有文明观赛的秩序,懂得欣赏残奥项目,懂得体验生命的价值。我们需要在硬件建设、市民素质方面,都进一步的优化、强化人文关怀、残健共融的理念,让我们广州这座爱心城市,在世人面前展现得更加温馨、友爱、和谐。

2010-12-07 11:10:19

万庆良:

可以说,亚运会让广州充满活力的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亚残运会会让广州朝着爱心城市迈进更大的一步。

2010-12-07 11:15:04

王乃坤:

我从残疾人的角度,下面做一下补充。

从中国残联的角度来说,刚刚结束的亚运会和即将开始的亚残运会的最大不同,表现在,第一,残疾人体育不仅是技术和战术的较量,更多展现的是残疾人运动员不向命运低头、敢于挑战自我、敢于超越、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二,通过残疾人参加亚残运会,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残疾人身体的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他们机体的能力,最大限度的补偿由于身体的残疾给他们带来的不便,使他们更加有信心的融入社会和参与社会。

第三,由于残疾人身体的不方便,所以他们在运动当中、比赛当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要比健全人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就这一点来说,教育意义更深刻、更感人、更有震撼力。

2010-12-07 11:15:41

王乃坤:

在2008年,很多健全人看残奥会的时候都说,看奥运会的比赛震撼的是我们的心灵,看残奥会的比赛震撼的是我们心灵的内核。我想,奥运会、残奥会是这样,亚运会、亚残运会也应该是这样的效果。

2010-12-07 11:19:57

陈文俊: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10-12-07 11:20:40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