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赵实: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改革创新是广播影视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和全国广播影视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部署,积极推进广播影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广播影视业整体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向大家重点介绍三个方面的改革情况。
2010-08-19 10:23:59
赵实: 第一,大力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三大惠民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难的问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仅十一五时期,发改委、财政部从中央财政中就为村村通工程安排专项资金86.7亿,西新工程安排110.4亿,农村电影放映工程22.9亿,各级党委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先后采用无线覆盖、有线传输和卫星直播等多种技术手段,完成了全国所有已通电的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今年年底前将完成全国71万多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建设任务。西新工程已完成前三期建设任务,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制作、播出和译制能力,西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电视薄弱状况得到根本改观。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取得重大成效,目前全国已组建农村数字电影院线228条、数字电影放映队3.8万支,相当于一个乡一支,年放映公益电影达780万场次,到今年年底将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此外,积极加强广播影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体制机制建设,在近年来先后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广播电视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0-08-19 10:24:23
赵实: 第二,大力推动广播影视产业体制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影视产品生产日益繁荣。一是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35家国有电影制片厂和29家省级电影公司已全部转企改制,地市级电影公司已转制177家,同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地方各级国有电视剧制作机构已转制58家。二是民营及社会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国混合所有制及民营广播影视制作发行企业达3475家,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进国有广播影视企业资源重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先后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国有骨干影视企业和企业集团,目前已有8家影视企业上市。四是影视产品产量质量明显提升,两个效益增长较快。2009年,我国电视剧年产量超过1.3万集,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456部,影视动画产量超过17万分钟,年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国产影视剧已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先后涌现出《建国大业》、《沂蒙六姐妹》、《唐山大地震》、《士兵突击》、《闯关东》、《潜伏》等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
2010-08-19 10:26:42
赵实: 第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广播影视新媒体新业态发展迅猛。一是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由小网向大网、由模拟向数字、由单向向双向、由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完成全省网络整合,已有160多个地市、460多个县市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二是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我国自主研发的CMMB手机电视已初步建立覆盖全国的运营体制,在全国320个城市开通运营,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广播电视覆盖网。三是加快发展互联网广播影视。全国具备传播网络视听节目资质的网站已达521家,中国网络电视台、国际在线、中国广播网、中国电影网等一批网络视听媒体影响日益扩大。四是加快电影数字化发展。已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同时全国已组建城市电影院线37条,包括现代化影院1826家、银幕5300块,其中数字银幕3000多块。
2010-08-19 10:28:48
赵实: 广播影视是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大众传媒,也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文化产业。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结合“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加快推进广播影视改革发展,努力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0-08-19 10:29:47
郭卫民: 下面请蒋建国副署长作介绍。
2010-08-19 10:30:51
蒋建国: 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
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全行业实现总产出10668.9亿元;实现增加值3099.7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0.9%。其中,属于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增加值达1660亿元,占同期全国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1%。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0341.2亿元,利润总额893.3亿元,纳税总额620.3亿元。特别是数字出版发展迅速,总产出已达到799.4亿元,首次超过同期图书出版产出规模。在我国,新闻出版业不仅是文化的主阵地,也是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推动我国文化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到2009年,我国已有图书出版单位581家,音像出版单位380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40家,各类印刷复制单位18万家,发行网点16万个,全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了450万人。当年出版图书30.2万种,总印数70.4亿册(张);出版报纸1937种,总印数439.1亿份;出版期刊9851种,总印数31.5亿册;出版录音录像制品25384种,出版数量4.0亿盒(张);出版电子出版物10708种,出版数量2.3亿张。图书出版品种、总印数居世界第一位,日报出版规模已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印刷复制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三位。
2010-08-19 10:31:25
蒋建国: 生产规模和产出总量都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
新闻出版业的飞速发展,完全得益于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发展的英明决策和科学部署,指引和推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是全力打造市场主体,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成效显著。在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市场主体基本形成,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已占法人单位总数的96.3%。全国581家图书出版社,除盲文、少数民族文字等出版社和军队出版社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外,528家经营性出版社中有435家已经完成转企改制,93家正在进行转企改制。全国已有1069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登记或转制为企业法人。全国新华书店除部分民族地区的外,2900多家已转企改制。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建成29家出版集团,49家报业集团,4家期刊集团,24家国有发行集团。在境内外上市的新闻出版企业已有41家。
2010-08-19 10:32:43
蒋建国: 二是大力培育公共服务主体,实施系列惠民工程,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出版社等公益性出版单位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大增强了内部活力和服务能力。一批党报党刊集团剥离了广告、印刷、发行和其他经营性资产,实现了宣传经营业务“两分开”。2006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打造精品力作的重点出版工程、服务农民的农家书屋工程、满足少数民族群众阅读需求的民文出版工程、提升国民素质的全民阅读工程、净化市场的文化环保工程等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重大工程。其中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60多亿元,建成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职工书屋、连队书屋、民工书屋38万家,惠及了数亿人民群众。
三是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闻出版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资本和外资已经全面进入印刷和发行领域。在全国35.7万家新闻出版单位中,非公有制单位超过32.4万家,占总数的90.8%;其中,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投资印刷企业2500多家、书报刊发行企业4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印刷复制企业中分别占到84.1%和84.7%,在出版物发行企业中分别占到69.3%和80.5%。
2010-08-19 10:33:07
蒋建国: 四是推动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对外贸易结构逐年改善。目前,我国出版物已进入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刊发行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物出口总量不断扩大,2009年出口图书、报纸、期刊达885万多册(份)。版权贸易逆差逐年缩小,版权贸易引进品种与输出品种比例从2002年的15:1降至2009年的3.3:1。
当前,全国新闻出版系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发展步伐和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贡献,通过自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以改革促转变,以转变促发展。在深化体制改革方面,继续推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确保2010年全面完成转企改制;加快非时政类报纸、期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内部改革,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大力整合新闻出版资源,培育一批大型出版传媒、印刷复制、发行物流集团公司和战略投资者;进一步鼓励、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包括境外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业;加强资本、产权、信息、技术、人才等新闻出版市场要素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的新闻出版业市场体系等。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主要是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格局;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公共服务,扩大消费市场;同时,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010-08-19 10:33:21
蒋建国: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新闻出版强国。这个目标,就像初升的太阳迎面而来。对此,我们胸怀激情、充满信心!
谢谢各位朋友!
2010-08-19 10:33:34
郭卫民: 刚才几位领导都作了很好的介绍。下面进入第二阶段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0-08-19 10:33:47
中央电视台记者: 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孙部长,近来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文化体制改革涉及的领域广泛、情况复杂,我们今天取得了这些突破性的进展这样的成果,其背后有哪些情况或者经验值得梳理和总结?
2010-08-19 10:34:27
孙志军: 确实,文化体制改革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既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又与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相连,文化产品本身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一般产品和商品的属性。所以,如何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当中处理好这些关系,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主要把握了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定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按照十六大的部署,我们把文化单位区分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满足广大群众多样性、多方面、多层次需求的经营性文化单位。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我们主要是政府为主导,必须是注重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由政府投资提供有关的服务。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主要是以市场为主导,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方面的需求,这样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针对不同情况来加以实施和改进。
2010-08-19 10:35:22
孙志军: 二是试点先行、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局部试点,三年多的扩大试点,以及现在全面推开。先行试点主要对市场发育比较成熟,市场经济条件有一定基础的,像出版、发行,包括电影等这样一些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对市场发育程度相对不够成熟、底子比较薄弱的,像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我们推进的力度,在实施过程中允许它有一个过程,进而保证我们改革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好的效果。
三是以人为本、政策保障,确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注意总结和吸收其他领域和行业改革的经验,提出来一系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关政策规定,基本的原则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过度法。老人老办法就是保持既得利益不变。新人新办法,是按照改革的要求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中人过度法,所谓“中人”就是在体制改革以前已经进入事业单位,以事业身份在体制改革以后继续留在企业的人员,要保证他们的基本利益通过改革不要受到大的影响。总之,通过这些年政策措施确保了改革的平稳推进。
2010-08-19 10:38:43
孙志军: 在今后的改革中,我们还将不断总结、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进而保证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和实施。谢谢!
2010-08-19 10: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