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问外交部的发言人,我们在现场采访国际救援队的时候,他们也表示,他们实际上是在一开始知道灾难的时候就做好来中国救援的准备,但真正到灾区开展工作,基本上是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之后。我们想问一下,在他们来华的程序上是否有所耽搁?在以后类似的灾难性事件发生之后,中国政府是否会和外国政府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使这些救援队更快地到达灾区来开展工作?
第二个问题,请问商务部,我们知道,现在最需要的救灾物资仍然是帐篷、活动板房,随着重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救灾物资的需要是不是有一些重点上的转移?
2008-06-04 16:30:21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一些国家对我们提出向灾区派遣专业救援队的请求,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感谢。由于这次地震是一次特大的灾难,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当时灾区各方面的客观条件是非常困难的,这也给震后初期的救援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不要说外国的救援队,就连中方的救援人员都很难在第一时间赶到一些地方进行救援。有的国家的专业救援队来到灾区之后,他们也切身体会到了这方面条件的艰苦,有的道路都已经被堵塞了,车队难以前行。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以前也许是两三个小时的路程,现在却要花上十几个小时,并且时常还有余震发生。
对于外国向我们提出派遣救援队的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从接受申请,一直到救援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行动,我们的处理是高效和迅速的。今后,中国政府也愿意继续在防灾救灾领域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
2008-06-04 16:30:38
帐篷,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灾区非常急需的物资。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在协调外国援助的方案和计划中,还是将工作重心放在帐篷的调度、安排和运输上。当然,帐篷毕竟是一个过渡性的安排。我们可以预见,在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帐篷的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但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恐怕要考虑到更长远的安置和安排。
2008-06-04 16:35:02
中国政府这次在抗震救灾接受国际援助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公开、透明和积极合作的做法,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在下一阶段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中方将继续本着开放的态度,根据灾区的需求欢迎国际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2008-06-04 16:38:41
关于未来与国际援助的合作领域,我们将会把灾区恢复重建的情况以及受援需求及时向国际多双边援助机构进行通报。同时,对于愿意继续对中国提供帮助的国际组织和国家政府,我们将继续探讨将来在援助领域开展合作的项目。例如,将来灾区社会公共设施的重建,包括医院、学校、福利设施,以及环境领域,都是与我们开展合作的国际多双边援助机构的优先政策考虑。我们希望在今后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援助,为灾区的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恢复发展作出贡献。
2008-06-04 16:38:56
王司长,我有一个问题,作为主管慈善捐赠的行政部门,民政部有没有反思一下,为什么社会各界对这次捐赠款物的使用有这么高的关注度?甚至还有一些质疑?这些数量巨大的款物的使用,到目前为止有没有暴露出什么问题?
经过这次事件之后有没有总结一些经验,通过立法建立一些制度,能够使慈善捐赠事业更规范?
2008-06-04 16:42:48
非常感谢你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关心。我觉得面对这场巨大的震灾,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展现出巨大的慈善热情。整个捐赠款额,包括物资,一下就超过了400亿元。我想,如果大家熟悉最近几年慈善工作的发展状况就知道,前年我们提出来的目标是,争取到2010年能够使中国的慈善捐款捐物达到500亿,或者是超过这个数。现在看来,面对大灾,我看到有一个媒体说,大家的慈善热情迸发出来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原来的一些管理体制,包括我们慈善工作的运行机制,应该说与现在的捐款热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有需要完善的方面。
2008-06-04 16:44:10
面对着整个慈善捐赠的热潮,为了加强管理,最近一个时期,从国务院到民政部都及时地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包括管理办法,具体地规范每一个捐赠程序。从目前来看,我们还没有发现大的问题。尽管这样,我看到很多媒体把“400多亿的捐赠款物”比喻为悬在中国政府头上的一个“堰塞湖”。我们认为这样的比喻很形象,这确实对我们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我们正在加紧工作,实际上也是不断地改进工作,总体目标是提供更好的捐赠管理服务,吸收更多的社会参与,争取能使社会大众对这些捐赠款物的使用基本满意。
2008-06-04 16:4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