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国务院领导分工确定 领导人产生纪实 -中华文化标志城或需搬迁万余人 三峡千年古城大昌古镇复建完工 -拉萨社会秩序基本恢复正常 秦刚就拉萨事件及朝鲜核问题等答问 -直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 胡锦涛讲话全文 吴邦国讲话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07 1月份增持美国债150亿美元 美降息75点 -大飞机公司注册资本金200亿 5.1前成立 亚洲最大A380机库亮相 -可再生能源规划:2010年利用3亿吨标煤 建非粮燃料乙醇收购制度 -A股总市值跌破24万亿 低于GDP 周小川:不能归结于从紧货币政策 -袁隆平反映个别粮库已空 粮食局私访存粮 猪肉不会回落到低价位 -央行3月25日起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 专家:暗示房价跌 两市高开
嫦娥一号寿命将超预期 准备好迎接8月月食挑战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3 月 2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嫦娥之父”昨宁波讲“奔月”故事

嫦娥一号目前在“忙”啥?能否挺过8月份的月食“阴影”?

讲座上又说宁波往事又诵“嫦娥诗”,有人感慨没想到航天专家这么有诗人气质

“嫦娥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昨天受宁波市科协邀请,登上了“天一论坛”,为宁波市民带来题为《嫦娥一号与中国深空探测》的报告。

作为嫦娥一号工程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院士和嫦娥一号间有哪些不能忘却的故事?目前,嫦娥一号在太空中“忙”些什么?嫦娥一号将如何走过今年8月份的月食“阴影”?小时候曾在宁波生活过的叶培建,对宁波有着怎样的情结?昨天,本报记者走近叶培建院士,听他娓娓道来“奔月”故事。

通讯员 宁冰 记者 王颖 摄影 张培坚

“我小学时住在宁波冷静街!”

“嫦娥之父”一出场就讲起宁波往事

昨天上午9点,讲座开讲。63岁的叶培建院士一露面,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以前出现在电视上的他,神情严肃,十足的科学家形象,而现场的叶培建笑容和蔼、举止儒雅,更像一位博学的教授。

“宁波,我可不是第一次来了。我小学时就住在宁波冷静街2号。”叶培建院士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原来,叶培建虽然是江苏人,但是在杭州读的大学,小时候在宁波市区以及奉化、宁海生活过。“2001年,我来宁波时,就去冷静街看过。昨天一下飞机,就去了冷静街,可惜已经被拆了。巴音朝鲁书记还告诉我,宁波现在有‘三大’:大海、大桥、大港。宁波现在真的发展得很好。”

叶培建的宁波情结,也体现在点滴细节中:讲到氦-3资源时,他举例“宁波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里面就有氦-3”;问到科普工作时,他表示,浙江的青少年对航天有很特殊的情感,学生中有很多天文爱好者和航天的“苗子”;得知一些学生特地从奉化赶来听报告,他亲切地和他们交谈:“奉化水蜜桃很好吃。你们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讲座上朗诵起自己写的“嫦娥诗”

有学生感慨:没想到航天专家这么有诗人气质

“嫦娥一号在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但最紧张的是11月5日。那天,如果月亮能把嫦娥卫星‘捕捉’住,那我们国家就有了事实上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如果错过了,就没有任何办法,我的心情也很紧张。那天清晨5点多,我走在宿舍到测试大厅的路上,抬头望去,天边有一轮弯弯的月亮,像琴弦一样,特别明亮、美丽,而在月亮的西南方,有颗启明星在闪烁。我被这幅画面深深感染并鼓舞了,觉得肯定能成功!”

说完,叶培建给大家朗诵起自己当时即兴写下的《沁园春·绕月》:凌晨太空,一轮弯月,明亮照耀。望茫茫宇宙,一颗新星。舒起长袖,飞奔广寒。遥呼嫦娥,静月漫步,千年梦想要成真。看指控大厅,灯光明亮。日夜奋战,航天英豪。全屏显示,参数更迭,日地月星皆明了。要成功,靠诸君努力,只看今朝!当他朗诵完“只看今朝”时,现场掌声雷动。

宁波电子学会的一位同志低声感慨:“作为一名航天专家,叶老的严谨是毋庸置疑的,没想到,他还是一位挺浪漫的诗人。我总以理科生身份自居,比较排斥文科的东西,现在才知道,理科生也可以有文科思维。”

问起“航天精神”,叶老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我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认准了一个目标,就会坚定不移地朝这个目标奋进!做航天人,献出的不仅是时间、青春,甚至生命,但只要有目标,就会觉得值!”

青少年排起长队追“星”

一小学生说:“叶爷爷发明的卫星太神奇了!”

昨天,大约有1000余人来听讲座,其中有公务员、科技工作者、高校学生、中小学生、慕名而来的普通市民。

两个小时的报告下来,记者前排的一名教师记录了整整10页笔记,他说:“要回去和学生好好讲讲叶院士的经历和精神。”当叶培建院士走下演讲台时,年轻的听众们更是蜂拥上前,要签名、要合影、想问问题的青年人排起了一条长队。

宁波大学学生张明峰不好意思地说:“以前只追过歌星、影星,今天听了叶院士的讲座后,很受鼓舞。叶院士的得力干将也都是年轻人,能做出这么多成绩。相比之下,我也不能老想着影视明星了,得追科学之星。”

宁波市第二中学的卢思文同学说:“讲得很生动,这么专业的知识,我也能听懂很多。”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鲍启浩则说:“叶爷爷说的话,让我觉得我们的祖国很强大。他发明的卫星,能飞到月亮边上去,还会自己发电,自己拍照片,太神奇了。我好希望能跟叶爷爷说几句话。”

四问嫦娥一号

嫦娥目前在“忙”啥?

正“侧着身子飞”

关于嫦娥一号,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它目前在忙什么?叶培建院士给宁波市民带来最新动态:“嫦娥一号的运行情况很好,目前正侧着身子飞。”

为什么要侧飞呢?原来,嫦娥一号卫星借助一对“翅膀”———太阳帆板,收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作为主要能源供给。受太阳、地球、月亮、卫星相互关系的影响,嫦娥一号需要变换飞行姿态,尽可能多地获取太阳能。“目前,嫦娥一号正在度过为期3个月的侧飞期。由于角度问题,卫星上所装载的相机在这个阶段也没法照相。5月份,嫦娥将恢复正飞。今后,还将不定期地公布嫦娥一号发回的图文等信息资料,让公众跟上嫦娥一号运行的脚步。”

叶培建院士还带来一个好消息———“嫦娥一号的寿命肯定比预期的长!嫦娥一号的预期寿命是一年,但现在的运行情况很好,寿命肯定能往后延迟。我们会让嫦娥发挥最大作用!”据介绍,嫦娥在度过1周岁生日后,正好进入正飞阶段,能执行对月球的拍照、勘测任务,非常宝贵。

嫦娥能挺过8月份的月食吗?

已经做好充足准备

不少关注嫦娥一号的市民问:“嫦娥一号在今年2月份经历了一次月食挑战,能躲过8月份的月食吗?”

叶培建表示,根据安排,嫦娥一号的科考任务将持续到8月份以后,躲不开8月份的月食。卫星在月食阴影中,相当于处于信号盲区。和2月21日的长达2个小时左右的月食时间相比,8月份的月食持续时间要长1个多小时,所携带的蓄电池也没有上次“新鲜”。但他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已经做了充分地准备,嫦娥一号能经受挑战!”首先,嫦娥一号在发射前接受了一系列最恶劣环境的仿真试验,模拟月食环境最长达6小时以上。同时,航天专家将通过抬高嫦娥一号的运行轨道,缩短它从月食阴影中穿过的时间。在经历月食期间,卫星蓄电池的电量将合理分配,关闭能关的星载设备,节约能源;2月份的月食经验和对电池设计预期,也让我们相信,嫦娥一号能经受住这样的挑战。

“2月21日的月食很特殊,卫星进入月食阴影前、中、后一段时间,都不在中国境内测控弧段覆盖范围内。我们便和欧洲空间局等组织进行合作,请他们帮助监测。由于在进入月食前,我们就已经把程序‘教’给卫星了,嫦娥一号也很‘聪明’,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碰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都知道。欧洲空间局的人最后惋惜地说,一点忙都用不着帮!”说到这里,年过花甲的叶培建笑得灿烂而满足,犹如一位父亲听到别人夸自己的孩子聪明一样。

嫦娥奔月花费了多少?

忙着“遥控”嫦娥

印象中,航天专家都是两鬓斑白的老科学家。那“嫦娥一号”的幕后功臣们平均年龄多少呢?

“我们这个团队组织的时候,平均年龄不到30岁!”当叶培建院士说出这个答案时,在场的听众发出了感慨。叶培建给大家展示了一张“集体照”,并逐一介绍起来:“这是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今年37岁;这是嫦娥一号总装负责人孙靖,是名女将,今年33岁;这个小伙子叫张亦朴,今年只有29岁;我们队伍中最年轻的,是刚毕业一年的大学生……”叶培建还专门为他的年轻团队写了一首诗:“勇挑重担掌全局,拼命三郎抓总体;继承发扬创快速,刻苦攻关建天梯;青年英杰建奇功,踏实苦干好集体。”

说起自己年轻的团队,叶培建赞赏地说,虽然人数不多,年纪很轻,但他们都有强烈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很能攻关,表现得非常出色。这些70后的航天专家,现在还必须向正在天上运行的嫦娥一号发出各项指令,“遥控”它进行各种探测、数据搜集等科学实验活动。

他还透露了中国探月“绕、落、回”这3个阶段的时间表,2013年前后实施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2017年前后实施月球样品自动采用返回。目前,第二阶段“落”的工作已经启动,第三阶段“回”的工作也开始论证。作为“嫦娥二号”的顾问,叶培建和他的年轻团队,继续步履坚定地走在我国探月工程的路上。

■新闻链接

嫦娥一号探月始末

●2007年10月24日18:05,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9:10,宣布发射成功;

●2007年10月25日,嫦娥一号实现首次变轨;

●2007年10月31日,嫦娥一号正式奔月;

●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进入绕月轨道,成为我国首颗探月卫星。

■人物名片

叶培建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1945年生于江苏泰兴。196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1985年在瑞士纳沙泰尔大学获科学博士学位。任嫦娥一号工程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现代金报

来源: 东方网

相关文章:
嫦娥一号备份星将改造成嫦娥二号 发射方式相同 将载月球车
"嫦娥一号"奔月约需8天 "嫦娥二号"将载月球车
嫦娥一号备份星将改造成嫦娥二号 发射方式相同
所有测控数据良好 嫦娥一号或推迟撞击月球
嫦娥一号安然经历月食恢复联系 表现好于预期
"嫦娥一号"元宵节面临首次月食 有多项措施应对
嫦娥一号明遇月全食 降至零下百度面临断电
嫦娥一号将于元宵节首次迎月食考验 已安全飞行百天 探月专题
图片新闻:
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获批 终获OTC市场
国际奥委会:北京空气基本不损害运动员健康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聚焦:换届·民生·物价·房价·医改/ 重要文献
· 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
· 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 考研资讯大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现代化报告—国际现代化 / 生态现代化 / 社会现代化 /科学发展报告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