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王志专访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人物简介: 欧阳自远,72岁,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近年来积极参与并指导了中国月球探测的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可以说准时发射,精确入轨
2007年10月24日晚6时零5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在西昌发射升空。作为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西昌见证了"嫦娥一号"奔月之旅的成功起航。
主持人:我们现在能对发射来做一个评价了吗?
欧阳自远:我们的发射当时提出来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三天都可以发射, 那么最好的发射是什么,零窗口,就是我要求的哪一个点,哪一个分,哪一个秒你给我完全的按这个时间发射,我以后的校正,基本上用不着太大的校正,变轨也很方便,我就可以节约很多很多燃料,因此要求火箭发射零窗口,一秒钟都别给我乱拖,准时发射,所以基地的这个发射中心的领导,就奔着一个目标,二十四号我能发射,我一定打了,我才不等二十五号呢,万一天知道二十五号怎么样,二十六号又怎么样不知道,只要天气好我能打的我就打上去了。所以确定在二十四号,十八点零五分发射,最后检验的结果,确实是符合零窗口的要求。他们是立了大功的,是可以说准时发射,精确入轨。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后,顺利进入绕地运行轨道。10月25日至29日,嫦娥一号卫星先后三次成功实施变轨。31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四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正式开始了奔向月球的漫漫旅途。从24日成功发射至今,欧阳自远一直密切关注着"嫦娥一号"卫星的奔月之旅。
主持人:一切都在计划当中吗?
欧阳自远:对。早就计算好了,那是经过多少人的努力把这个轨道精细的加以确定,当然中途要修正,让它别走歪了,别走斜了, 这样的话前后的行程大约206万公里,那么一共要花十四天到十五天的时间,才到达,到达以后我们逐步的开机,音乐也放回来,告诉大家说我已经到达月球了,另外呢我们把数据逐渐地采集回来,大概在11月底我们能够得到相关的一些数据,当然不是很全部的,那么我们做出一部分成果来,拿回来来公布。
主持人:那种种迹象表明一切都正常,但是有消息说,您发射之后反而更担心了。
欧阳自远:对。
主持人:没有说把心头这块石头放下来。
欧阳自远:没有放下,路漫漫,太长了,每一个环节假如做得不好,我们都会前功尽弃,所以现在真的是如履薄冰一样的,我坦白说,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心里面一直是惦记着这事情,好像这个心也跟着它一起在转,心里面真的是这种感情吧,现在总体情况来说,确实是非常好,你非常好又担心,它怎么啥问题都没有啊,怎么会那么好啊,这个好了也担心,是不是有问题我们不知道,所以有问题我也觉得是操心,没问题好像反而也更操心。
主持人:那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说嫦娥一号圆满成功这一句话?
欧阳自远: 一年以后,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的实际考验,你把所有的科学目标的要求,你们实现了没有。
10月24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鼓掌庆祝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