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北京奥运会游泳项目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上午在水立方举行,韩国选手朴泰桓以3分41秒86获得金牌,中国选手张琳(右)以3分42秒44获得银牌,图为二人互相致贺。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一日电 题:“外教捷径”与中国泳军自强之路
中新社记者 陈建
北京奥运,中日韩三国泳手引人瞩目。开赛三日,东亚三国选手已夺金两枚,不仅揭示出亚洲人在世界泳坛的新势力,也显示出两种不同的训练套路。中国泳军的外教捷径并不让人乐观。
中国泳手在先天力量、速度、爆发力等方面与欧美选手差距明显,后天的训练方法十分重要。中国教练采取了走出去的方式,实行“外教外练”的办法,寻求提升的捷径。
获得北京奥运男子四百米自由泳银牌的二十一岁中国泳手张琳,就是这种“外教捷径”的产品。一年多来,张琳两次去澳洲接受泳坛名师丹尼斯的训练,每次为期两个月。丹尼斯的训练理念十分先进,而且贴近实战:每周六万多米的训练量并不大,但是一周三次比赛能力的针对训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张琳的每次划水力量,大大改善了腿部动作,体力恢复明显加快。
然而,这种“走出去”或者“请进来”的捷径,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仅在东亚,中国的游泳培训水平就无法媲美日本。日本在游泳基础建设、选手培养、投资等所有方面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游泳训练是从学校低年级体育教学开始,全国俱乐部的活动十分活跃,培养尖子选手的训练方法十分专业,采取均衡的方法强化运动员的肌肉,训练量十分惊人。正是依靠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先进的训练方式,日本泳军弥补与欧美选手在体格上的差距。
中国泳军的培训方法是:从七、八岁开始发现“好苗子”,建立技术档案,一直到十三四岁,水平不错才调到国家队,周期很长。关键是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科学训练基础,优势资源都集中在国家队,加上近几年训练方法和科技开始落伍,中国泳军自然一蹶不振。
张琳的出现,只是中国泳坛新星问世的先声。据专业人士透露,下届奥运中国新人或可夺得二至四枚游泳金牌。不过,与昔日“五朵金花”一样,单纯的“外教捷径”也许能培养出一时之秀,而难以能持续改变世界泳坛格局的中国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