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收养“爱心困局”:爱多钱少 地位尴尬

2013年02月16日14:4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爱心妈妈 收养条件 收养孤儿 爱心困局 弃婴

“转正”后的幸福与无奈

再也不会收养弃婴了,徐艳侠做出了和袁厉害同样的选择。她这么决定,还因为如今太和县正在修建儿童福利院。“等福利院修好了,我这边的7个孩子也会送过去,我也就放心了。”

徐艳侠有理由放心,因为在她看来,王家玉就是她的榜样。由于地方政府的重视,2012年,王家玉收养的所有孩子都被送进了新建成的颍上县社会福利院。这座耗资600多万、占地40亩的福利院比王家玉的院子好得太多。孩子们住进了带卫生间的卧室,游戏活动室、图书室宽敞明亮,福利院还专门配备了帮脑瘫儿童恢复行走能力的康复室。

更让王家玉欣慰的是,现在所有孩子都办理了户口,适龄的孩子上了学,患病的孩子也在民政部门的安排下接受治疗,有的孩子从上海、杭州接受完治疗后,已经康复,现在每个孩子每个月还可以享受到1000元补助。

福利院的条件好了,可福利院里的工作人员却没法和孩子们一样开心。

最让福利院头疼的还是接收的孤儿越来越多。有的外地人也将孩子遗弃到福利院周围,一些孤儿也被送到了这里,福利院的压力也随之增大。据颍上县民政局局长魏伟计算,过去一年福利院共花费600多万,其中有一半是县财政支持的。“拿每个孩子每月1000元的补贴来说,上级财政补贴有300多元,剩下的部分都要县里出。”

护理员也是福利院的一大短板。现在的35名护理员绝大多数都是超过60岁的农村妇女,在护理班班长张晓晨看来,她们有爱心,但文化程度不高,照顾这些身患疾病的孤儿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是要24小时陪着这些孩子,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年轻人又根本不愿意来。”

现在福利院中具备专门从事儿童康复训练资质的康复师只有4名,而他们要面对的是福利院中64位等待康复训练的脑瘫和智障儿童。现在他们一周工作6天,也只能保证每个孩子每天半小时的康复时间。

专家表示,颍上县社会福利院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现实存在。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章晓懿认为,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儿童福利机构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并且还存在财政支持不够,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解决孤儿问题本应是国家的责任,责任主体是国家,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建设力度,从土地、资金、技术等层面对儿童福利院的建设给予一定的支持。

期待社会参与破解“爱心困局”

失去孩子的袁厉害流下的泪水刺痛人心,那些民间收养人的坚持也让人心酸,这样的“爱心困局”是否真的无解?

袁厉害事件发生后,曾有学者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儿童福利法,对此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学致认为,民政部门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对现行制度进行修补,加大执行力度,完善审批程序,满足现实社会环境所需。根据行政部门的试错和调适结果,立法部门再来决定是否重新立法,“否则仅制定一部儿童福利法,更容易陷入法条主义怪圈”。

“其实国家层面也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徐国远对半月谈记者说,“2010年1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积极拓展‘家庭寄养和依法收养’渠道,但基层政府的执行力不足,以及目前的法律制度环境不能调动符合收养条件家庭的积极性。”

面对一把大火暴露出的收养困局,沉默多日的民政部门终于回应。1月9日,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积极推动修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鼓励公民收养,并把民间收养纳入监管。

对于主管部门的这个表态,不少民政部门的基层干部都认为“这次思路对了”。颍上县民政局局长魏伟认为,虽然建立起了福利院,但他们希望更多的孩子能找到合适的家庭寄养,或被领养,毕竟那是几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和福利院里一个大人照顾几个孩子的情况完全不同,家的温暖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除了鼓励领养,在章晓懿看来,对现有的民间收养也不能一关了之,而应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民政部门监管范围,政府部门也应该对社会力量提供一定的专业培训服务、技术支持、财力支持等,形成合力。“我们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孤儿领养救治中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转变观念,不能因为害怕出现问题而不敢动员社会力量。”(《半月谈内部版》2013年第2期,记者鲍晓菁 袁梦晨)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