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袁厉害用三轮车载着孩子们艰难前行
谁能解民间收养的“爱心困局”
电视中河南兰考的火灾现场不断重复,袁厉害在镜头前伤心垂泪,兰考的民政官员闪烁其词……
这些让73岁的王家玉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兰考真应该到我们这里来学学!”他指着电视说道。
面对这场刺痛人心的大火以及被大火吞噬的7个幼小的生命,王家玉有理由感到伤心和愤怒,因为他和袁厉害有着太相似的经历——一个18年收养超过500名孤儿;一个20年收养超过200名孤儿。
相比于火灾之后收养被叫停的“爱心妈妈”袁厉害,王家玉又感到自己是幸运的,他所在的安徽省颍上县在2012年建起了社会儿童福利院,他的民间孤儿院也终于“转正”。
2013年1月9日,据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现有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即孤儿)61.5万名,由亲属养育、其他监护人抚养和一些个人、民间机构抚养的孤儿有50多万名,超过8成。
这50多万名孤儿中有多少是在袁厉害、王家玉式的民间收养人庇护下成长,现在还不清楚。“不出事自生自灭,出事后一散了之”“合情不合法”是我国相当一部分民间收养人面临的尴尬境遇。
“孤儿收养不是生产力,也不是政绩,因此部分基层政府能动性不足。”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徐国远分析,“我国应该加大对已存在制度的修补,加大执行力度,细化责任认定,跟进后续强制性措施,推动政府部门重视这一领域。”
爱多钱少,地位尴尬
1994年的一天,安徽省颍上县的王家玉从街上领回了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孩子,带回家给他做了一顿饭。“说心里话,一开始只想让这孩子吃顿饱饭,没想过要养他。”王家玉说道。但从此,孩子天真的眼神让王家玉不忍心再将他送走,就这样一个接一个,18年来他成了500多个孩子的父亲。
王家玉的经历并不独特,在距离颍上县不远的太和县,住在县民政局大院里的徐艳侠至今还记得她收养第一个孩子的情景。7年前,徐艳侠和女儿莉莉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看到一个婴儿被层层包裹,只有一张小脸露在外面。女儿拽着徐艳侠的手,央求地看着她,本来徐艳侠是不愿意惹这样的麻烦事的。
但女儿莉莉说:“妈,咱能不能行行好,把宝宝抱回家洗洗澡吗?他的棉袄都脏了。”这一句话触动了她,徐艳侠的丈夫在县民政局工作,平时她也听过见过不少弃婴的悲惨故事,这次相信善有善报的徐艳侠将孩子抱回了家,没想到这一开始就停不下来了。如今,徐艳侠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已经住着7个孤儿了。
可怜、不忍心、没法看着孩子受苦……在王家玉、徐艳侠看来,决定收养这些孩子只需要一颗爱心就够了,但收养之后却有太多的烦恼让他们寝食难安——孩子们没户口,入学有困难;很多孤儿是残疾或重病,看病的支出很大;护理人员不容易请到,有时候甚至要全家上阵……
让王家玉印象深刻的是2003年,那一年淮河发生水灾,王家玉的所有财产在这场灾难中都化为乌有,他只能向乡亲们借钱维持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等开支。这一年,当地政府为当时院内的199名儿童办理了每月16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孩子们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然而,资金匮乏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还是要靠社会上好心人士的捐助,但这方面捐助并不稳定。”他说。直到2012年,他收养的所有孩子都被送到县里的社会福利院,王家玉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相比于经济上的困难,民间收养身处灰色地带,社会的不理解让这些民间收养人更觉得尴尬。河南兰考的大火刚被扑灭,关于袁厉害收养孤儿骗保的说法就已经甚嚣尘上。
袁厉害的经历让徐艳侠感慨颇深:“好多人以前也这么说过我,说我骗保。”为保障她收养的7名弃婴,县里民政部门每月为每个孩子提供600元的补助,这招致一些人的议论,甚至还有人质疑徐艳侠夫妇靠收养弃婴赚取国家补助,这让徐艳侠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说:“今后再也不收养弃婴了,一是没有经济支撑,二是听到别人非议,心里感觉挺难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