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聋哑餐厅 享受无声服务

2013年01月15日09:3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国 北京 残疾人 聋哑人 餐厅 温暖 手语 残疾人就业 交流 关爱

苏青夫妇用自己的方式为聋哑人群体带来关注和温暖

北京冬日正午,六环外宋庄画家村的米娜餐厅已是客满,奇特的是,这里听不到高呼“服务员”的声音,能看到的是服务员和客人的交流是通过手语来完成的,因为这里的服务员大多是聋哑人。

“我喜欢这里,安静温馨,有家的感觉”,罗一女士和一位聋哑人服务员打着手语完成了点餐后告诉记者。家住通州的罗一是两年前经朋友介绍到这里用餐,成了这儿的常客,今天又带来了她的好友,她解释说:“到这儿吃饭不仅是因为菜香、环境好,重要的是为了这儿的服务员,同她们学一点手语,也是进入另外一种世界的方式。对于聋哑人,我帮不了什么,来这儿吃饭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支持,希望这个餐厅能办下去。”

命运的决定

苏青米娜夫妇是这家餐厅的老板,苏青,曾经一个目光专注聋哑人生活的记录片导演,如今多了一个餐厅老板的身份。苏青认为今天的一切都是命运的决定。

苏青对这个群体有着独特情感,因为年长他四岁的哥哥就是聋哑人。小时候常常追着哥哥到聋哑人学校玩儿的苏青好奇这里的人会用手说话,很快他学会了手语,不仅可以和他们顺畅交流也担当起哥哥同家里人沟通的桥梁。然而工作后远离家乡,也因经济拮据不能常回家看看。最长的一次离家 4年后苏青返回内蒙老家过年,当一家人围坐一起吃年夜饭时,哥哥紧紧挨着他,用手语告诉他的苦闷。原来,因为苏青不在,每一次哥哥同家人吃饭都是一句话不说,只能独自喝闷酒,因为家里的人不会手语。哥哥的苦闷触动了苏青,已经 40多岁的哥哥即便是在家里都没有办法和别人交流,这种尴尬的局面维持了这么多年。“我当时想,一方面要让更多的人学习聋人的语言,首先要从聋人的家庭开始,另一方面,我要做一部能真实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的片子,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为他们寻求一种社会的宽容。”

苏青原本在重庆在一家影视公司从事广告和电视节目编导工作,但命题拍摄并不能让他感到满足,他期待着有一天能拍有独立视角的记录片。在妻子的支持下,苏青来到北京实现了愿望。 2002年起,他开始涉足以聋哑人为题材的记录片,其中《白塔》获第15届马赛国际纪录片 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和 “评委会特别提名奖”,并在多个国际 电影节展映。

苏青的记录片讲述了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想通过记录片呼吁改变聋人群体生存状况。”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中国目前约有2000多万听力有障碍者,教育、就业是他们生活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尽管政府采取了大量鼓励措施,如企业可以通过招聘一定数量的残疾人获得减免税的政策为他们带来就业机会,仍有部分人受聘后因沟通不畅,每月只领工资却闲赋在家。

“这种方式如同救济,解决不了残疾人就业的根本问题,他们需要让自己发挥才能的工作,通过工作找到人生的意义。我开这家餐厅,也是想做这方面的尝试。”苏青这样告诉记者。

受苏青的感染,有不少朋友想请他介绍一些聋哑人到自己的企业工作,但苏青给出的前提是雇佣者必须会手语,“不会手语意味着没有交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给予就没有了。会手语就不一样了,正常的沟通能给互相之间带来一种快乐,带来人生生活的意义与美好,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