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针对上周上海千万级别墅项目紫园集中成交34套、成交均价高达10万元/平方米、成交金额达17亿元的反常现象,昨天部分上海和北京的业内人士表示质疑,“无论是上海还是北京等地的豪宅市场,符合‘限购’购买资格的个人几乎鲜见,一般只能是公司购买,而公司购买不排除开发商拿房子‘变相融资’或外资‘炒楼’的可能性。”
上海房地产市场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限购令及房产税政策的精准打击下,上海豪宅成交量近期一直低迷,上月别墅成交更是险些挂零。但上周却出现了一个“异常项目”:4月22日,松江区佘山板块别墅项目——上海紫园项目的成交套数就达34套,成交面积约1.77万平方米,超过了该项目2009年和2010年两年的总和,登上了全市住宅成交面积排行榜冠军的宝座;同时,在上周新房住宅市场上,上海紫园凭借100205元/平方米的成交均价在全市居首,成为双料冠军。
按照成交均价和面积粗略估算,此次,上海紫园售出的34栋别墅的总金额超过了17亿元,平均每栋别墅总价都在5000万元以上。统计数据还显示,受到上海紫园这一“成交异常项目”影响,上周,沪市新房住宅市场的成交均价也被抬升至29925元/平方米的历史高位,较前一周的20050元/平方米大涨49.3%。
“在整个上海住宅成交都低迷的情况下,紫园作为一个豪宅,34套的成交数据让人吃惊;但更让人吃惊的是它成交价格的大幅上涨。”这一现象引起了上海、北京等地房地产业界的关注,上海多位开发商和研究机构纷纷对此提出质疑。据他们介绍,去年10月以来,紫园成交均价一直在4.7万元至5万元/平方米之间,2010年3月出售的两套房源更创下24866元/平方米的均价。“调控背景下成交日益低迷的4月,紫园销售价不跌反涨,销售均价涨至高达10万元/平方米,且一天内成交34套,怎么想都让人不得不怀疑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上述人士表示:“无论是调查还是我们的切身体验,眼下,无论是上海还是北京,限购政策下,具备购买豪宅资格的个人是少而又少。一天成交34套,几乎不可能全是个人购买的。”由此他们断言,不排除34套房子的业主多是“公司”而非个人购房者。而他们看来,如果是公司购买的话,不外三种情况,其一是个人不具备购房资格,利用公司购买;二是开发商借“卖房”行“融资之事”;三是外资赌人民币升值“炒房”。
“我们掌握的情况是,现在很多开发商因为限购、信贷政策以及预售资金监管政策的实行,普遍面临资金链从紧难题,而在银行银根收紧背景下,银行渠道融资几乎不太可能,拿房子以‘购买’方式抵押给基金公司的融资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利用。”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基金公司先以购买的方式‘买下’融资开发商的房子,等融资开发商还钱后,再把房子退给开发商。而一般房地产交易网上很难查到到底是个人购买,还是公司购买,到底是多家公司购买,还是一家公司购买,所以,这种方式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商用来融资。”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的判断下,越来越多的国际热钱正在想办法进入国内,而楼市,尤其是保值增值价值较高的豪宅市场,则是他们的首选。“目前,上海等地对外资以公司的名义购买国内房地产,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限制不是很多。只要在国内设有机构办事处,都可以购买。”业内人士透露。
记者昨天联系到了紫园项目现场销售人员。该销售人员强调,34套房源的成交并非打包出售,而是今年以来散售项目的集中网上签售。“这周还会有部分房源陆续成交。”而对34套房子到底是个人还是公司购买,该人士表示不能透露具体情况。
■文/本报记者 余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