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实地探访
费用上涨纠纷激增 停车减少
今年4月1日,本市对燕莎、王府井等13个重点区域非居住区停车收费标准进行了调整。占道停车场统一为白天每小时10元,第二小时加价50%;露天停车场每小时8元;地下停车场每小时6元。在燕莎地区,公联顺达的收费管理员小王负责50多个车位。一提起新政执行后的这几个月,他脱口而出“净打架了”。
小王说,钱没多收上来多少,不给钱的、不给够数儿的、直接逃跑的司机比例激增。“看见没有,我嘴这儿肿的这块儿,就是前天跟人打的”,这个东北小伙子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伤口。他分析,停在路边的以附近上班的白领为主,停一天也就给个十几元,如果要求给够数,开车就走,这十几元也打了水漂。“人家还有理呢,上一天班儿才挣多少啊?”
“上百块的停车费确实高点儿”,小王也理解他们。“有的人就特贼,趁你不注意开车就跑,你追上了,他就气急败坏,嫌停车费太高,可这也不是我们规定的啊,我们也是打工的。天天就为这点儿事儿吵,以前一个礼拜也没一次。”
据小王观察,停车费涨价后,选择路边停车的司机确实减少了。他回忆说,调整前路侧停车2元/小时,供不应求,现在虽然也不至于没人停,但是比以前少多了。记者看到,附近的9个车位,只停了5辆车。
小王感慨“活儿越来越不好干”,虽然因价格问题天天发生纠纷,但是管理员还必须按这个执行,一点都不能“灵活执法”。他说,经常有发改委的车辆来“摸底”,会问你停一个小时多少钱,多停能不能便宜,“如果你说能,人家就直接开单子了”。虽然他还未碰上,但是听说已经有人被罚。
这时,远处有一辆车要开走,小王赶快跑过去,收取每小时10元的停车费。
>>他山之石
上海:无奈接受“全国最贵”
上海目前执行的停车费标准是“全国最贵”,路面停车场第一小时收费15元,以后每半小时收10元。上海一名停车管理员表示,收费停车可以保证车内物品的安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路面交通秩序。
据了解,目前上海设有公共停车场约1800个,共有停车位24万个,然而上海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50万辆。按照国际标准,上海市内未来的停车位缺口将高达67万个。
对此,上海市民大部分表示无奈,但也接受。“国外的停车场一比就知道了,不贵的。但上班每天这么停吃不消的,偶尔出来玩吃个饭什么的我们还可以接受。”市民俞小姐上班的地方在市中心,因为是事业单位,车位早已被占满,停车只能找边边角角的地方,一般都要给保安塞10元钱,“也没人规定,但是只有这样做才能有地方停车”。
上海市相关方面表示,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虽然停车费用不断攀升,开车成本越来越高,但轨道交通朝着越来越便利的方向发展。如果能通过适量的高停车非费用对私家车停放进行引导,对于整个城市交通压力的缓解,甚至市区环境的保护都是一项有力的措施。
>>记者观察
测算政策效果要“有理有据”
今年4月1日上调13个重点区域的停车费,是否缓解了拥堵?此次征求意见稿中称“达到了预期效果”。这是几个月来官方给出的唯一评价。什么是预期效果?在今年4月1日的方案中如此描述:“缓解重点地区交通拥堵,推进绿色北京和绿色交通建设”。
重点地区停车收费提高后,这些地区停车的数量减少了多少?司机的出行效率提高多少?拥堵时间比之前减少多少?这些问题,我们在意见稿中没有发现相关的数据支持,切身也没感到拥堵情况明显减少。
一位专门研究北京停车状况的机构负责人表示,提高停车费具体的“治堵”效果不好测算,每个重点地区的人流、车流都很不确定,受外界影响很大,比如新上部电影、商场打折等都会对影响机动车数量。现在路侧停车都是人工操作,且之前的数据也不是很完善,统计起来有困难。机动车还在不停增加,这些都是问题。他们曾做过类似的调研,但是在行业内争议也很大,具体细节不方便透露。
提高停车费的目的是治理拥堵,为了更好的出行环境制定相应的政策也在情理之中,但政策具体的执行效果,是否及时、真实地反馈给做出牺牲的老百姓了?只涨钱却不见实效,不免让人对自己的牺牲怀疑:“我不开车了,或者我交了高昂的停车费,但是咋跟以前没啥区别呢?” (记者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