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中产阶层标准皆不同 美国凭感觉中国靠钱算

2010年10月21日15:3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产 美国总统 美国经济 国际先驱导报 小资 制造 环球 金融危机 学费 巴西中产阶层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中国:没房子,不敢“中产”

“我哪算中产阶级,无车无房无孩子,三无人员。”一见面,张小平就无奈地对记者说。

国际先驱导报见习记者帅蓉的报道说,河北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张小平2004年来北京闯荡。最初在一家计算机类杂志社工作,由于自己工作勤奋又能干,月收入经常在8000元上下浮动。在出版社工作的女朋友每月也有6000多元的收入。

那时两人的生活过得很“小资”,几乎很少在家自己做饭吃。然而,2009年底,张小平失业了,婚后买房计划也宣告泡汤。

“2008年底刚开始看房时,东五环外的房子均价7000一平方米,当时稍微犹豫了一下,这一犹豫就拖到了现在,房价每平方米已经涨到了一万七。”张小平说,这几年,他的财力在不断积累,却远远赶不上房价的增长速度。

“我知道很多人都面临和我同样的问题,如果不是个体的原因,必然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张小平感慨道。

在北京上地一家大型软件公司上班的周琦也面临着类似的困扰。他和妻子工作不错,收入不菲,算是标准的“中产”家庭。原本他们一直没想买房,直到今年年初妻子意外怀孕,才意识到该有个固定的家。不过周琦无论如何算计,在动辄数百万的房价面前,他备感无力。

“中国人特别注重房子,认为你有了房子才进入稳定的经济生活状态,这个房子的概念和中产阶级身份是紧密相连的。”中国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教授李春玲说,目前的房价不太有利于年轻人很快加入到中产队伍里来。

“由于房价的高涨,中产阶层的生活状况出现了问题,使他们对这个阶层的本质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够强,主要表现为个体不够坚强,总体不够成熟,出现了"苦奴"心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分析。

而缺乏社会保障也使得很多即便有房有车的人生活得小心翼翼,生怕一场病或者一场意外就变成穷人。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没有上千万不敢说自己是中产阶级吧。”面对记者的采访请求,这些大众概念中的“中产”或“准中产”们大多认为中产是一种不可及的生活状态。

新兴中产犹可期

环球杂志载文说,全球中产阶层在人数与财富方面的增长速度仍在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曾表示,新兴市场中产阶层的崛起已经成了“10年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他们将于20年内在全球消费力方面超越西方中产阶层。摩根士丹利亚洲区总裁斯蒂芬·罗奇则认为,在5至10年内,光是亚洲新兴国家的中产阶层就能够填补过度消费的美国消费者所留下的空白。

仅在拉美地区,有数千万人成为这个地区来之不易的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受益者。在摆脱了贫困之后,他们初步的繁荣正在促使这个地区的消费市场快速增长起来。这里曾经是一个少数精英分子和多数贫苦大众形成鲜明对比的地区。拉美中产阶层的出现,为改革这个地区的政治带来了希望。

然而,新兴中产阶层有着自豪又不安的复杂心理。如在巴西,近30%的新兴中产阶层都在非正规市场中谋生,收入很不稳定,缺乏社会保障网络,创业机会有限。许多人是通过借贷的方式来达到较高的生活水准的,这可能是53%的中产阶层说自己生活在对失业、收入减少甚至破产的恐惧之中的原因之一。他们受益于私立学校的爆炸性扩张,却见证了教育质量的一落千丈,这也破坏了中产阶层惯有的社会流动途径。

《巴西中产阶层》一书的作者若泽·奥古斯都·费尔南德斯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产阶层是巴西迅速从金融危机中恢复的主力军,由于政府提供更多的贷款,让这一阶层的消费能力增强,有效拉动了内需,这是巴西摆脱危机的关键。

但对这一进程的可持续性他也感到担心。他说:“巴西的消费观念造成中产阶层通常债务沉重,这样危机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当他们面临困难时就不得不减少支出,同时这一阶层的人对生活有紧迫感,他们非常害怕变成贫困人群。

如今,随着西方中产阶层深陷债务与危机之中,许多经济学家都将新兴市场的中产阶层视作全球安全与繁荣新时代的潜在基础。”费尔南德斯则认为,新兴中产阶层面临的挑战是人们的期望和社会体系能为他们所提供条件之间的矛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