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不断萎缩的母亲湾 面积缩三分之一
胶州湾边的老渔民说,几十年前,他们将竹棍按一定的距离排插在海中,即可"夹住"大小不等的鱼类;站在礁石上,即可捞取前来产卵、孵卵的乌贼。
然而,这一切已成为"美丽的回忆"。2008年5月初,新华社的一篇稿件"监测显示山东胶州湾面积缩小三分之一",引起了人们对这一美丽海湾的关注。
随着面积的不断缩小和污染的加剧,胶州湾在某些方面正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变化。
鱼类少了垃圾多了
5月13日,穿过一眼望不到边的养殖田,胶州市营房村村民王师傅把记者带到了胶州湾的西北面,这里是胶州湾面积变化非常明显的大沽河口附近,望着眼前的一片淤滩和静静流淌的大沽河,王师傅对记者说:“这一带原来都是海,村里人大多数人都靠打鱼为生。这些年鱼少了,赚钱也少了,我便跑起了生意。”
青岛市民马学森说:“我小时候就生活在胶州湾边上,经常在海边的岩石滩上捉鱼,那时候鱼太多了,活蹦乱跳的,现在不光鱼少了,连岩石滩也很难找到了。听人说,上世纪60年代有一种虾,很好吃,前些年因为环境恶化,化工厂、染料厂的废物,还有发电厂的煤灰都排到海里,这种虾消失了很多年,前两年又出现了,不过数量已经很少了。”
据青岛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胶州湾内中度污染和轻度污染海域约占胶州湾总面积的五分之三。受排污影响,胶州湾生物多样性迅速减少。上世纪60年代胶州湾河口附近潮间带生物种类多达54种,70年代减到33种。80年代只剩下17种,原有的14种优势种仅剩下一种,东岸的贝类养殖已不复存在。
青岛大了胶州湾小了
胶州湾位于山东半岛南部,为一半封闭型浅海湾,见证了青岛由一个小渔村成长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变化历程。然而,随着青岛城市的不断发展,胶州湾的面积却在不断缩小。2008年5月初,新华社的一篇稿件“监测显示山东胶州湾面积缩小三分之一”被各大媒体转载,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这一美丽海湾的关注。
针对新华社的报道,记者联系到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诗成,他表示,海洋与渔业厅依据的数据还是“传统数据”,也就是2003年时的数据,并非“最新数据”,最新的数据还没有公布,不过三分之一的说法是没有问题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边淑华教授利用不同时代的海图为依据研究了胶州湾的侵蚀和淤积,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水域面积由1863年的578.5平方公里缩小至1992年的388.0平方公里,130年缩小量达33%。
据青岛当地媒体报道,20世纪40年代以前,由河口等注入的泥沙及少量的工业三废等物质,通过涨、落潮,水体交换,几乎全部携带到湾外,胶州湾基本处于稳定平衡状态。1935年胶州湾纳潮量为11.822亿立方米,1963年为10.133亿立方米,1985年为9.144亿立方米,现在的纳潮量只有7亿多立方米。纳潮量减少4亿多立方米,即原纳潮量的近40%。
据海洋专家介绍,胶州湾水域面积的缩小以及纳潮量的减少,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排污自净能力的减弱和海洋生物的减少。纳潮量不足,犹如人的肺活量下降,导致清淤排污能力削弱,破坏了生态平衡。
“岸线每天都在变”
胶州湾面积为什么缩小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边淑华教授认为,胶州湾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980年以前主要是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导致湾顶岸线淤进;现在则主要是沿湾围垦导致海湾面积不断缩小。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李绍全也持类似观点。
中国海洋大学刘洪滨教授认为,引起海湾面积变化的因素很多,诸如地壳升降运动、海平面变化、河流携带泥沙淤积、人为填海等。最近一千年以来,由于人口日增,耕作过重,造成水土流失。大沽河、洋河下游渐渐淤塞,同时在胶州湾西北部淤积了宽达几公里的滩涂和浅滩。宋代板桥镇(今胶州)、明清时的塔埠头,都曾是胶州湾内重要的河口港,而今这些地方都已距海岸十几公里。
胶州湾附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泥沙淤积?据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李玉尚介绍,大量泥沙淤积的背后其实是周围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明清以来则又与这一地区甘薯的大量种植有着密切关系。甘薯的自然属性使得山地和丘陵地得到大规模的开垦,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顺着各条河流输入胶州湾,从而加剧了胶州湾海岸的淤积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