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处于平稳较快增长状态,需求调控进一步完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总量平衡关系继续得到改善。从效果看,2007年出台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实现国民经济良好增长态势,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资产价格普遍上涨,经济泡沫化风险有所增大,宏观经济总体存在着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
●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以趋紧为主。货币政策从“稳健”到“适度从紧”,再从“适度从紧”到“从紧”;财政政策需要重点考虑目前的财政政策是否应当更“稳健”一些。
研究宏观调控体制改革,不能脱离基本的经济运行现状。在我国经济增长再创新高之时,冷静思考新高中可能存在的体制性危机,防患于未然,是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路径。
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处于平稳较快增长状态,需求调控进一步完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总量平衡关系继续得到改善。从中长期发展轨迹看,可以继续保持高增长、低物价的格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食品的生产流通方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要求;资金流动性过剩与房市、股市问题结合,潜伏了较大隐忧。
一、2007年社会总供求总体平衡,不支持普遍的价格上涨
2003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是控制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过快增长,并取得了积极成效;2006年以来,开始控制出口,特别是“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增长,稳定外部需求,也开始取得成效。总体看,总需求(内需与外需)增长受到全面控制。另一方面,在市场需求拉动下,各类供给加快增长。因此,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过程中,供求总量关系并不是向供不应求的方向发展,相反,是向供求平衡甚至局部产能过剩的方向发展。
从2007年的情况看,三大需求增长总体趋稳:第一,投资增长比较平稳,没有出现明显反弹;第二,由于消费需求虽然越来越活跃,但受其本身特点决定,增幅变化不大。第三,随着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升值、限制“两高一资”[ZW(]指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加工型的产品。[ZW)]产品出口等政策措施效果的显现,出口增长逐步趋稳。综合看,2007年投资、消费、出口三项需求呈现高位趋稳或略有降低的态势。
2007年供给特别是基础产品供给能力继续增强。新一轮经济增长是在短缺现象普遍消失的基础上开始的,社会生产力达到了相当大规模,特别是支持生产能力扩大的诸项要素条件较好。当前我国的资金和劳动力供给都比较充裕;在加强自主创新和全面加入国际产业分工的背景下,应用型技术的供给条件也在改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只要国内外市场有需求,就会产生相应的供给增长。2003年以来,随着国内消费、投资需求趋旺和外贸出口加快增长,我国重化工原材料、能源、运输等基础产业的增长都在加快。2003~2006年,全国发电装机由3914亿千瓦增加到622亿千瓦,增长了59%,年均增长167%;煤炭产量由1667亿吨增加到238亿吨,增长了43%,年均增长126%;货运量由156亿吨增加到199亿吨,增长了276%,年均增长84%;粗钢产量由22亿吨增加到42亿吨,增长了91%,年均增长24%;10种有色金属产量由1228万吨增加到1917万吨,增长了56%,年均增长16%。总体看,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在需求增长趋于稳定和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国社会总供求关系正在向平衡以至局部产能过剩的方向发展。因此,总量状态决定了不可能出现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
二、正确认识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
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开始显现,环境的补偿成本开始提高,资源和环境使用成本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必然伴随收入增长,工资成本也必然不断提高。这些共同构成了成本的提高,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
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必然显现其稀缺性,市场也必然通过价格和成本的变化表现其稀缺性。但各国经济发展中,这些因素并未导致物价水平的普遍提高,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必然推动节约或替代资源和劳动力的技术发展,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推动新产品、新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其结果是价格水平有涨有落。例如电子产品、数码产品的价格,就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下降。一般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价格,长期看都有下降的趋势。价格持续提高的,主要是那些不可替代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是必须保持的那些传统产业产品,例如食品、轻纺服装、重化工原材料、房地产等。而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这些产业和产品所占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
以上分析表明,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和环境的使用成本提高,首要的作用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由此降低价格水平;此外也会推动传统产业产品价格的提高。在传统产业的市场需求比较稳定,竞争比较充分的背景下,由这些因素导致的传统产品价格上涨一般比较温和,与其它产业、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调整,要通过较长的时间完成。
我国当前资源、劳动力、环境的使用成本提高,首先也在发挥促进技术进步(包括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更丰富的产品,降低相关产品价格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资源、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价格逐步上涨。但不是2007年部分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