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18-03-02 15:48:53  |  来源:重庆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发展,建设,实施,重庆,推进

三、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坚决完成“三大攻坚战”和“八项行动计划”年度任务,为实现长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绩效评价、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迈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坚实步伐。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在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夯实基础、做实措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1.9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9%、9.5%和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降碳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一)加快产业升级。聚焦智能产业,加强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以诚信招商,用环境招商,落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和中小型成长性项目。引进一批大数据智能化领军企业,加快构建大数据开发应用平台。围绕集成电路、液晶面板、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加大品牌商和制造商引进力度,推进智能终端产品延伸价值链。加快林肯汽车、福特和金康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建设,扩大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对接国家智能制造等高端装备工程,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项目和配套企业。推动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在重点行业应用,建设一批智能园区、数字工厂和数字车间。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源,滚动实施智能技改项目,确保技术改造类工业投资增长20%。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适应消费升级新趋势,鼓励实体商业转型发展,建设智慧商圈、智慧商场,构建“线上+线下、商品+服务、零售+体验”新模式,扩大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兴消费。加快发展会展经济、夜市经济和休闲度假经济。提升物流业智能化水平,发展共同配送等新型供应链。培育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增加上市企业数量,增强上市企业融资能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做强做靓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山国际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线路品质,加强旅游文创策划和品牌塑造,办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建设“旅游云”,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和大学科技创新城升级发展,提升运营水平和产出效益。培育和引进科技研发平台200家,新建一批技术创新联盟。整合科技研发资金,实施一批重大研发项目。做实“双一流”建设各项工作,增强源头创新能力。优化高校专业结构,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学院和专业。实施引才专项行动,下大力气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带动各类创新人才加速集聚。

(二)深化重点改革。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在“破、立、降”上狠下功夫。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倒逼落后产能和无效供给退出。实施房地产市场系统调控和超前调控,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依法依规对低效、无效企业及空壳公司进行市场出清,优化破产重整机制,做好企业债务处置和职工安置工作。完善“企业减负30条”“电气15条”等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降低用能、物流等收费,减轻实体经济负担。

以改革激发国有、民营经济活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深化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推动国有资本向公共服务、重点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集中,加快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压缩国有企业管理层级。推进国企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机制。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意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打造有梦想、有情怀、有作为的“渝商”队伍。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公民合法权益,坚决破除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要素配置、人才保障等方面的歧视性限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制重组。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各项扶持政策,帮助解决好融资难、用工难、政策落地难等问题。

抓好财税金融改革。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划分市与区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加快地方税体系建设。改革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整合市属国有担保机构,推动设立直销银行、合资证券、法人保险、移动金融、物流金融等新牌照机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  1  2  3  4  5  6  7  8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