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2018年的重点工作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0万人;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7%左右和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左右和1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7.5%,工业经济、民营经济、绿色经济、新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提高到32%、55%、40%和19%,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力取得六个新突破。
(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格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七严禁”,出台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办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争取国家增加我省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推进PPP化债、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制定实施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坚决遏制金融市场高杠杆炒作,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强化互联网金融等薄弱环节监管,堵住表外业务风险口子,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着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强化煤矿、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排查整治,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防控,推进应急救援(警用)航空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做好征地拆迁等方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妥善解决合理诉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二)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主攻“四场硬仗”。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全部开工组组通公路项目,建成通组硬化公路5万公里,92%的村民组通硬化路,深度贫困地区实现组组通。“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计划项目贫困乡村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入住76万人。大力调结构上规模,打造一批一县一业全产业链项目示范县,每个县有1个主导产业基金项目落地,把食用菌、蔬菜、畜禽、茶叶等农产品做成大产业、大品牌,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提高到65%以上、生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6%以上;大力拓市场扩销售,完善冷链物流网络,把农产品卖出去、卖得好;大力强龙头带农户,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进村社合一,所有村建立合作社、所有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精准扶贫,高标准全员培训贫困劳动力,落实降低贫困人口住院起付线政策,提高贫困人口慢性病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扩大大病救治病种范围,医疗救助应助尽助,住房保障应保尽保。突破重点难点。按照国家标准力争实现16个贫困县摘帽、2500个贫困村退出。完善深度贫困地区支持政策,对病老残弱等所有特殊困难群体实施专项扶助。启动实施农村贫困家庭收入三年倍增行动计划,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压紧压实责任。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逐级扣牢责任链任务链,加强驻村工作和党建扶贫,项目化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用好扶贫云、扶贫专线,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全面实质性整合,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行为“零容忍”。实施正向激励,解决后顾之忧,让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建功立业。
(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治污减排。坚决做好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制定实施新的治水、治气、治渣行动计划,全面治理十大环境突出问题,开展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废渣和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攻坚,污水垃圾处理服务逐步延伸到乡村,整治“散乱污”企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左右,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3%和82%,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县城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5%以上。加强生态修复。实施新一轮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完成营造林520万亩,治理石漠化1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520平方公里。加强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发展绿色经济。深入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扎实开展绿色制造三年专项行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页岩气勘查开发利用,开展100项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和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应用示范。推进制度创新。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实现垂直管理。探索水权交易,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快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制定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实施办法。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探索实行林长制。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开展好生态日等活动。
(四)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以降低融资、物流、用电成本为重点,清理规范各类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再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400亿元。更加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严防死灰复燃。推动煤炭开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关闭煤矿70处、压减产能1000万吨,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0%,煤层气综合利用率达到38%。持续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千工程”推动1000户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600亿元以上;引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1000家,其中500强20家。“十百千万计划”千亿元级产业集群超过6个,五十亿元以上园区超过55个,大型工业企业达到450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0户。新增企业市场主体6万户。实施“降税减证提标”三项措施,支持制造业升级发展。实施军民融合产业项目65个,产值增长18%。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植经济作物,新增“三品一标”种植面积700万亩,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区和乡村旅游基地,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完成投资1300亿元。推进草食生态畜牧业裂变发展计划,推动奶业振兴发展。持续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100个精品旅游景区创建,新建10个高端温泉旅游项目,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争取实行离园免税政策,入黔游客、旅游总收入均增长30%以上。推动电子商务增量提质,“黔货出山”销售额增长30%以上。新建、改扩建10个亿元级交易市场。实现冷库县域全覆盖。实施新一轮大健康产业行动计划。持续推进质量品牌建设。颁发省长质量奖,推进工业质量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争取国际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打造“贵州绿色农产品”整体品牌。
(五)全力推动“数字贵州”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度推进大数据产业扩量提质。聚焦实体经济,“万企融合”大行动实施100个标杆项目、1000个示范项目,融合企业超过1500户。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端产品上规模。引进落地知名大数据企业10家以上,培育大数据龙头企业20家以上。软件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深度推进政府数据聚通用。省市县政府数据资源目录100%上架,推动企事业单位、社会领域公共数据汇聚“云上贵州”,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度推进大数据基础构建。创建国家大数据技术标准基地,推进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贵州分中心建设,设立大数据双创中心。信息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建成全光网省,出省带宽达到8000Gbps。城镇建成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3G/4G信号全覆盖,行政村光纤网络、4G网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