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聚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淮南既是工矿大市,也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创建等农业产业化五大工程。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耕地保护,粮食总产稳定在260万吨以上。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完成50个村“三变”改革试点任务。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新增家庭农场50家。开工建设4个农产品加工园及物流园,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6%以上。支持凤台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智慧粮食”仓储信息化建设。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建设美丽乡村。基本完成乡镇驻地的改造提升,建设30个市级以上中心村。完成农村存量危房改造。持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完成5万户农厕、全市乡镇驻地和中小学校旱厕改造,加快33个乡镇生活污水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健全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机制。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今年集中力量抓好五项建设的巩固提升:一是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丰富完善乡村网点服务功能。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全面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农村道路建设巩固提升,提升改造农村公路346条、423公里。四是农村电网改造巩固提升,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五是农村义务教育巩固提升,完成“全面改薄”年度任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五)聚力统筹协调,提高城乡建设水平。引导“住建规划下乡、水利林业进城”,让乡村与城镇、自然与人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统筹协调。统筹考虑城市产业布局、城镇发展、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统筹要素资源、坚持规划先行,推动主城区与副中心、各组团联动发展。统筹做好公路、铁路、水运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明确建设时序,保障重点建设。促进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统筹协调。坚持以“先进、长远、超前、留白”的理念引领新区建设,完成山南新区总体城市设计及六大导则编制。支持高新区升级建成国家级高新区。新开工山南新区综合医院等12个项目,推进市级老年公寓、商业综合体等50个项目建设,竣工3所学校、市文化艺术中心等9个项目。按照“密路网、小街区”的理念,推进老城区“两治三改”工作,织补各类城市功能。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190套、基本建成1877套。新改建各类管网135公里。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有效解决城区停车、环卫、占道经营等难题。促进城市对内对外交通统筹协调。畅通城市内循环,开工建设过舜耕山西支路、学院路铁路下穿工程,加快淮南站、十涧湖东路等改造,完成11条道路大中修,淮上淮河大桥建成通车。加快城市大通道建设,开工建设合霍阜高速淮南段,加快G206洛河至曹庵段一级公路改扩建、山南新区至新桥机场快速通道、凤台至毛集快速通道等前期工作。推进现代化新型淮南港建设,制定淮河岸线开发保护计划。开工建设5个公交枢纽站场,开展农客班线公交化改造。创建省级公交示范城。
(六)聚力环境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不断巩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实施蓝天行动。坚持铁腕管理,落实环卫湿式保洁,健全完善“数字渣土”平台。坚决落实重污染天气预案,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提升行动,建成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实施碧水行动。深入落实“水十条”,全面落实“河长制”,确保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率达80%。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洞化截洪沟等5条水系治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实施净土行动。全面落实“土十条”。抓好土壤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开展集中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推进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完善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利用体系。实施绿地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人工造林1.5万亩。新增和提升绿地面积350万平方米。编制国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示范城市创建规划、计划。加快实施世行贷款采煤沉陷区项目,谋划实施淮西湖、十涧湖等综合治理项目。新开工沉陷区安置房3200套、搬迁入住3500户。
(七)聚力精准施策,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和寿县贫困县摘帽年度任务。用足政策。加大产业、就业、健康、教育、金融等扶贫政策宣传,推动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提升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做实产业。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加快推进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工作。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优先发展。完善机制。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坚持正向激励,落实“一票否决”制。继续实施定点帮扶、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完善贫困户动态管理机制,构建稳定脱贫、防范返贫的有效机制。
(八)聚力社会建设,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高标准实施好省级民生工程。办好几件惠民实事。在全市公立医院推行居民健康一卡通。安排文化惠民送戏下乡1000场、免费公益电影农村放映1万场。建成3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0条全民健身苑。完成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建成舜耕山南侧停车场、老市政府停车场。完成舜耕山湿地公园、西部城区和平广场(公园)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制定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启动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益。加快职教园区建设,支持在淮高校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校企合作基地。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扩大多样化优质教育供给。提高就业质量。落实新一轮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争创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推进就业扶贫驿站建设,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万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推进法定人群社会保险全覆盖。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开展工伤残疾预防工作。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养老产业发展。推进健康淮南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市传染病医院改造、市妇幼保健院新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支持力度。打造城市15分钟体育健身圈。创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建设平安淮南。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快县级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和四级综治中心建设。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强化应急管理,开展安全保障监测体系建设行动和地质灾害防治行动。加强军地协调,深入推进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地震、气象、档案、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宗教和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加快人民防空、广播电视、地方志、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