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新引擎,不断激发加快发展的动力活力。蹄疾步稳推进深化改革。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改革举措,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重点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和网上审批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州县两级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群众参与、群众管理、群众受益”的乡村旅游开发和利益分配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司法、行政、统计等领域改革。全力以赴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构筑对外开放平台,积极推动海关、综合保税区、无水港建设,不断夯实“6个20工程”发展平台,进一步做实做优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高水平办好各类重大节会,主动参与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酒博会等重大活动,扩大“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以及各类体育竞技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入推进“千企引进”工程,扎实开展“产业大招商突破年活动”,招引一批“带动能力强、投资强度大、环保能达标、发展潜力优、吸纳就业多”的好项目,全面提升项目合同签约率、资金到位率、落地率和开工率,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实体企业100家以上,其中500强企业5家以上。与时俱进推进创新发展。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10个。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和商标品牌战略,完成专利申请2000件以上,注册商标600件以上。继续办好黔东南“创业创新创意”三创大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人。培育用好乡土人才,加强少数民族骨干队伍建设。
(八)持续增进和改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全面发展优质教育。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8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2%以上。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确保新增4个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建设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138所。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提升计划,办好特殊教育,提升高中教育,积极推进中职教育上档升位,推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内涵提升。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各类民办教育,鼓励开展合作办学。加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着力解决“大班额、师资缺”问题。积极促进创业就业。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推进劳务输出联络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面向人人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完成培训7万人以上。持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雁归兴贵”行动和“双百工程”,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贫困劳动力转移人员到非公经济服务领域和基层一线就业创业。加强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大龄失业人员、复退军人、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移。深化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落实黔医人才计划、千人支医计划,加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县以下医疗卫生条件。落实人口发展战略,加强妇幼健康工作,全面推进生育健康全程服务。传承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和药品质量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全力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适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优抚补助标准。关爱困难弱势群体,全力做好“三特三留”人员关爱工作。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深入推进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快苗族村寨、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动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加强民族语言传承保护、“双语”教学等工作。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办好环雷公山国际马拉松赛、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冠军赛等活动。着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平安黔东南”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双降”。加快州公共安全服务中心和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大力推广“地网工程”等社区防控试点,全面推广“全民共治”工程,探索“互联网+社区”警务工作模式,积极推进智慧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依法处理各类信访问题。支持军队、武警部队建设和法院、检察院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司法行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档案、方志、文史、妇女、儿童、老龄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