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宁夏石嘴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18-02-28 16:11:10  |  来源:石嘴山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发展,建设,推进,工作,产业

(五)以创新为引领,增强全新发展动力。

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双倍增”行动计划和中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积极推进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突出创新平台建设。石嘴山科技园新增各类创新主体20家以上,年内创建成为自治区级科技孵化器。支持企业组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创新战略联盟,在高新区、经开区、生态经济区建立科创中心,助推产业转型发展。扩展全国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成果,新增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5家以上,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50家以上,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打造“双创”升级版。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设立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新增自治区级及以上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100个科技合作项目建设,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以上,R&D 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5%左右。

加快创新人才集聚。全面落实人才政策,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造就一支具有“四千”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全年引进创新创业人才200名以上,柔性引进区外专家50名以上;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2万人次以上,鼓励回乡创业,努力形成产业高地、人才洼地。

(六)以活力为重点,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改革实招,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制度供给,扩大东西部合作交流成果,吸引更多更高端的资源要素汇聚。

加快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扩大“多证合一”覆盖范围,推行淘宝式全流程网上审批办理、移动端APP应用,打通各部门信息数据通道,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构建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的审批模式,网上在线审批达到100%,不见面办理事项达到80%,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办理时限分别控制在80个、60个工作日以内。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组建市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做大做强国有投融资平台,政银企合作设立产业基金。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发展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环保执法扁平化管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市、辖区、园区行政审批体制,建立园区投融资平台,增强园区发展内生动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统筹推进“三权分置”,重点抓好平罗县改革试点扩面提升,把“盆景”变成“风景”,把“风景”变成“全景”。

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围绕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开放型城市,以“学习新经验、扩大朋友圈、招引好项目”为目标,深化东西部合作交流,扩大与杭州、苏州等城市的合作成果,加快产业、项目、技术、人才交流合作。举办与深圳、宁波、无锡、镇江等城市的合作交流活动,既注重资金、资本、项目的引进,也注重发展理念、发展模式、高端人才的引进。办好呼包银榆经济区第六届联席会议,构筑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大力培育外向型经济,加快传统对外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型,积极引进外资,实现进出口总额增长50%以上。

(七)以品质为关键,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聚焦提升品质和补齐短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着力打造银川都市圈靓丽北翼,建设“三生三宜”城市。

推进银川都市圈建设。坚持城市规划同城化、产业发展差异化、交通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特色化。大武口区要加快发展,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集聚区、生活性服务业核心区;惠农区要转型发展,打造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区、生产性物流集聚区;平罗县要科学发展,打造现代工业示范县、科学发展样板县、西部中等发达县。以建设产业、生态、旅游“三条廊道”为抓手,加强与宁东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产业协作,共同参与要素配置、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形成大武口—惠农—平罗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包银高铁石嘴山段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构建交通“一张网”,形成一小时经济圈、生活圈、旅游圈;以石银跨界区域水环境整治为重点,实施艾依河整治、贺兰山生态治理工程,加强生态环境共治。深化都市圈城市文化教育、社保医疗、社会治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合作,推动公共服务对接共享。

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积极推进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高城市设计水平,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施城区街景及亮化改造、特色街区塑造等工程,争取列入国家“城市双修”推广城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推进“三供一业”家属区改造,完善新区功能配套,做精老城区、做优新城区。落实房地产去库存10条政策,完善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9项配套政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留住本地人、吸引外地人,新增外来人口5%以上。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三县区城市公交一体化。加快互联网城市建设,启动大数据和 5G 网络建设,大力推行公交“一卡通”和供水、供电、供暖缴费移动支付,让群众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打造特色田园小镇。坚持“一镇一业”“一镇一品”“一镇一韵”,按照“四高一低”的总体要求,科学编制沙湖古镇、绿色产业小镇、特色美食小镇等10个特色田园小镇规划。推进产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谋划实施一批支撑性产业项目、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一批社会事业项目、一批文化传承项目,特色田园小镇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其中产业投资不低于60%,初步完成创建的基础性工作。推行“小镇+景区”形态模式,所有特色田园小镇按照3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其中旅游产业类小镇按照4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推进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

<  1  2  3  4  5  6  7  8  9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