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大湾区发展规划建设为契机,争取推动深圳更多项目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专项实施方案,坚定不移推进更紧密更务实的深港澳合作,坚定不移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积极对标国际化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发展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一是建设前海城市新中心。高水平优化提升前海发展规划,推动前海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构建“大前海”发展格局,大力拓展对外合作新通道,推动自贸片区加快建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实施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工新城立交、妈湾跨海通道、前海南山排水深隧系统等项目,完善快速到达、慢速体验的交通体系。制定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推动出台前海深港金融创新政策,设立深港科创基金,提升深港青年梦工场发展水平,新引进一批总部企业,新增港企2000家。二是打造湾区合作新亮点。与香港共同推动河套地区开发,加快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土地整备和更新改造。加强深港教育医疗合作,共建高水平教育医疗机构。建成莲塘/香园围口岸,推进罗湖、皇岗、沙头角、深圳湾等口岸环境改造和功能优化。主动与澳门联手开拓葡语国家市场。积极参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建设,出台深圳实施方案,构建高新区、坂雪岗科技城、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等多节点创新空间格局。三是构建“一带一路”交流合作新载体。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完善企业“走出去”服务体系,启动总规模100亿元的丝路发展基金,推动深越海防合作区、中白物流园的建设发展。推进外贸强市建设,研究制定新一轮外贸扶持计划,支持外贸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培育壮大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出口产品提质量、创品牌,提高外贸综合竞争力。四是开拓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新领域。强化陆海统筹,建立健全海洋工作法规政策,编制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推进大空港海洋新兴产业基地、中欧蓝色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用好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发展壮大海洋航运、海洋生物、海工装备、海洋旅游、海事服务、海洋金融等产业。五是增创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构建更加均衡更有辐射力的大都市圈,深化区域合作,推动深莞惠“3+2”经济圈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穗莞深城际线深圳段建设,加强与中山等珠江西岸地区产业协作,提升深中水上巴士服务水平。深化跨界河流、大气等污染联防联治。高起点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推动深汕高铁、新深汕高速等规划建设,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小漠国际物流港等项目建设,促进合作区建设上水平。落实深圳哈尔滨对口合作框架协议,深化两地产业、科技、教育等领域合作。
(六)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系统提升城市品质。一是高标准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围绕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交通枢纽和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等建设,调整优化城市总体规划,突出精明增长、职住平衡、绿色低碳、智慧宜居,科学划定生态保护、产业用地、海洋水域等控制线,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加强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空间,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城海交融、人文相映的现代化城市。创新规划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制定高标准的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景观照明技术标准和设计导则,加强对城市天际线、城市色彩、建筑立面、城市家具的规划管理,高起点规划建设前海、深圳湾、香蜜湖、大空港、大运新城等“城市新客厅”,不断提升城市的品位品质和城市能级。二是加快特区一体化进程。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抓住国务院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机遇,加大对特区一体化和东部等区域的投资力度。统筹提高各区规划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标准,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加快国际生物谷、北站商务区、光明凤凰城等17个重点区域开发,规划建设坪山高新区。三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以建设枢纽城市为目标,加快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枢纽、世界级集装箱航运枢纽和区域城际轨道交通枢纽。全年安排基础设施投资1300亿元以上、增长25%,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加快规划建设机场第三跑道、新航站楼,新开5条以上国际航线。推进赣深高铁、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深中通道等建设,强化海铁联运,促进海陆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与泛珠区域共建内陆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湾区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轨道交通三期、四期17个约300公里在建项目的建设,力争到2020年运营里程超过400公里。建成南坪三期、东部过境等快速干线,推进沙河西路等快速化改造和梅观高速等市政化改造,加快坂银通道、盐龙大道、坪盐通道、海滨大道、盐港东立交等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垃圾焚烧电厂、污泥处理厂等建设,升级改造垃圾转运站300座以上,建成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新建燃气管道100公里,加快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四是打造一流智慧城市。出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工作方案,实施高速宽带网络、全面感知体系等十大工程,促进技术、业务、数据融合,加快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全面完善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光纤入户率超过90%,启动5G试点,建成城市大数据中心和运营管理中心,建设可视化的城市空间数字平台。加快构建海陆空和地上地下的智慧化综合交通服务体系,逐步建设全市统一的智能停车系统。大力发展智慧民生,在智慧水务、智慧警务、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领域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努力实现“科技让城市更美好”。五是推动城市更新。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划先行、传承文化、综合配套、产城融合、宜居优先、分类处理、成片改造、有序更新的原则,完善城市更新政策,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坚持整体推进和微改提升协同并进,切实尽快提升城市环境,改善居住条件。以城市更新为抓手,盘活土地存量,导入先进产业,发展新兴业态,推动城市用地节约集约、创新发展。坚持违建“零容忍”,深入开展全天候巡查防控,确保违建零增长。实施违建拆除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处理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实施办法,开展分类分步处置,力争今年拆除消化违建2000万平方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