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梅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 2017-02-21 12:50:29  |  来源: 梅州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刘芳奇
关键词: 梅县机场,文博会,生态容量,城市综合体,保税物流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月10日在梅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梅州市市长 方利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梅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抢抓“两大振兴政策”机遇,扭紧“三大抓手”,建设“一区两带”,全力加快振兴发展步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行稳致远。2015年度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评估考核,梅州排名第一。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1045.5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50.3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05.46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54.9%、227.5%、124.9%,年均分别增长9.2%、26.8%、17.6%。工业加速发展,大力实施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建设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并上升为省级重大区域发展平台。全市新增省级园区4个, 9个产业园(集聚地)均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4.21亿元,年均增长10.3%;全市产业园区(集聚地)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8%;技改投资完成75.87亿元,年均增长20.5%,总投资12.7亿元的“双喜·五叶神”专用生产线正式投产。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57.85亿元,年均增长14.9%。深入实施乡贤回归投资兴业工程,五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14个。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发展态势良好。2016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4.2%,年均提升0.8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7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3.49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0.7%和11.5%。规划建设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新增3A以上景区22个、四星以上酒店26家,建成20个海内外旅游推广中心,全市旅游接待人数、总收入年均增长27.9%和28.1%。新建10个电商产业园,快递网点实现镇(街)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建成金融生态市,新增2家上市企业和1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梅州客商银行成为粤东西北地区第一家获批筹建的民营银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2011年增长1.9倍和2.1倍。特色高效农业成效明显,五年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262家、富硒农业生产基地76个,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9家、总数居全省第一;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华南双季稻产量在兴宁创世界纪录;2016年,全市农业增加值211.89亿元,增长4.3%。质量强市扎实开展,产品、工程、环境质量主要指标提前达标。五年新增3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梅县获批全国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二、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成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交通建设成效显著,区位环境得到提升,五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90亿元,年均增长22.4%。梅汕高铁全线动工;新增2条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实现县县通高速,通车里程新增223公里;五年累计升级改造国省道688公里、县乡公路1300公里;梅县机场新增8条航线,通航国内外15个城市,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44.4%。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一期一段围堰合龙,粤电大埔电厂首期建成投产,我市成为粤东重要电力外送基地。完成1520公里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和180公里梅江韩江沿岸重点堤围除险加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步伐加快,梅县撤县改区,嘉应新区起步区建设有序推进,江北老城区优化提升,建成一批产业项目和城市综合体,促进了产城融合发展。预计全市城镇化率达48.29%,比2011年提高5.02个百分点。全面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省卫生县城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完成“一消灭三改造”任务,森林覆盖率达74.78%、居全省第二。成为广东唯一上榜2016中国“氧吧城市”前十名的城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5%,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率为4.2%。大埔、丰顺调整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