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切实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
坚持内涵式发展,正确处理规模与效益、建设与管理、主城与副城的关系,优化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魅力,努力建设北国风光宜居家园。
提升城市统筹规划建设水平。按照“一河两岸、一主三副”的规划布局,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浑南新城区布局、向副城延伸,畅通新城与老城、主城与副城之间的交通联络。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支持苏家屯区开展市场化推进产城融合综合试点、辽中区和新民市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康平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加强县城、重点镇、特色镇建设,加快以县为单元的就地城镇化。统筹区域发展,积极参与沈抚新区建设,完善沈阳—营口陆海联运系统,推进铁岭—沈阳—营口城际铁路建设,打造沈阳经济区重要发展轴。
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开工建设地铁2号线南延线、3号线和6号线,完成1号线东延线和4号线北延线前期工作。完善城市快速交通系统,建设东一环、长青街、沈辽路等快速路,确保南北快速干道、五爱互通立交桥全面投入使用,启动沈康高速三环连接线工程。实施西北连接线、中央大街跨河桥及二环快速路节点改造等工程,打通环路连接线和重要交通节点。加快发展城市慢行系统,建设高品质专用绿道。结合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实施国省干道提标升级工程,加快推进南运河等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启动沈河东部新城“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实施西部、东部电力扩容工程。
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扩大4G无线网络、宽带网络、免费智能WiFi覆盖范围,打造宽带乡村、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继续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各类惠民项目,提升市民对智慧沈阳建设的获得感。完善智慧沈阳统一平台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大数据共享、开放与安全相互促进。扎实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组建大数据交易平台机构,形成数据交易机制,建设集存储、处理、运营、安全及标准于一体的东北区域大数据中心。依托华录集团、国信优易、树根互联、清华大学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等企业和机构,推进铁西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沈阳)基地、浑南国家大学科技城、沈北国际(中韩)创新产业园等大数据领域的基地、园区和项目建设,加快大数据产业布局,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承办好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
提升城乡宜居水平。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保育“三环三带四楔”生态廊道。促进城乡绿化提档升级,改造辽河七星湿地、南塔等城市公园,提升城区主路绿化景观,加快退耕还林、荒地造林。持续推进蓝天工程,继续淘汰治理黄标车,淘汰拆除600台燃煤锅炉,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努力增加大气优良天数。加快推进全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实施北部、沈水湾等4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南部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等工程,综合治理细河、白塔堡河、小南河等黑臭水体,推进卧龙湖、珍珠湖生态工程建设,打造亲水环境。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机制,确保老虎冲餐厨废弃物处理场投入运行。加快推进老虎冲、大辛、张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实施祝家150万吨积存污泥无害化处理和污染源在线监控项目。加大宜居乡村建设力度,开展99个宜居示范村镇创建。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加快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智能化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城市精细化管理平台,实现城市管理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管、高效能运转。着力解决百姓身边问题,将精细化管理向小街小巷、小区周边延伸,向市政设施维护、环卫作业、园林绿化、市容景观提升拓展。实施居民住宅区物业提升工程,加强老旧住宅区综合改造后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交通疏导,完善重点地区指路标志和流量检测系统,加大各类停车场建设力度,强化小街小巷静态交通治理。加快创建“公交都市”,新开调整30条公交线路,新增更新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1350台,缩短高峰期车隔,不断提高公交舒适度和便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