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按照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要求,积极推进政务环境建设,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法治建设持续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4件,发布政府规章10件。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进一步夯实了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基础。
作风建设深入推进。迅速落实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意见,全面开展五大专项整治行动。推行公务员及时奖励制度,实施“督考合一”,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完善。加强政府智库建设,拓宽群众建言献策渠道,切实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落实中央巡视“回头看”整改任务,集中开展辽宁拉票贿选案警示教育,持续纠正“四风”,坚持厉行节约,“三公”经费支出继续压减。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公务员队伍廉洁从政意识不断增强。
过去一年,国防动员、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国家安全、保密、统计、参事、民族、宗教、侨务、贸促、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邮政、气象、防震减灾、档案、修志、文史、红十字会和慈善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沈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中省直单位,向关心支持沈阳振兴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体制机制问题仍然突出,政府与市场关系尚未理顺,国资国企改革还不到位,民营经济发展还有很多制约,创新创业体系亟待完善。二是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重化工业比重过大,高附加值产品偏少,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县域经济相对薄弱,经济外向度不高,新旧动能还需加速接续转换。三是营商环境问题仍然突出,企业各类负担还比较重,投资吸引力下降,高层次人才外流,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不高。四是热点民生问题仍然突出,就业潜在压力不容忽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公共服务水平还不高,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需要加大力度综合治理。五是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问题仍然存在,管理服务能力还不强,个别干部作风不实、担当意识不够,“放管服”改革还有很大的空间。
去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主要原因是,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巡视组和国家审计署的反馈意见,举一反三抓整改,全面剔除虚增、做实经济数据,夯实后的指标与过去虚假数据存在不可比因素。同时也要看到,经济指标下降,表面上是外部需求不足,实质上是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的集中显现。
当前,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处于长周期衰退之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区域经济走势分化,我市与先进地区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距拉大。经济增速下滑、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经济运行风险增加,改革任务异常艰巨,振兴发展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我们慢不得、更等不起,一定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同时,更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
信心来自国家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新一轮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沈阳成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重点城市,赢得了多重历史新机遇。
信心来自发展基础和潜力。沈阳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较强的科研实力和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发展新动能正在不断集聚。
信心来自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过去一年,沈阳先行指标与全国同步增长,发展质量效益逐步提高,筑底企稳、回升向好的态势已经显现。
信心来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通过政治生态的修复,党风政风日益清朗清明,为沈阳振兴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信心来自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为沈阳振兴发展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已经汇聚起共谋振兴、共同缔造的强大合力。
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克服暂时困难,一定能够重塑沈阳辉煌,一定能够走出振兴发展新路,把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