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坚持扩大开放,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围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标世界先进,接轨国际规则,以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全面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全市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推动投资管理制度创新,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推出一批扩大开放新举措。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拓展单一窗口功能,完善大通关一体化平台。创新贸易监管制度,全面实施海关特殊监管区货物分类监管,推广内销货物分段担保监管。加快服务贸易开放,试点新型免税购物模式,做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多样化进口商品展示销售中心。用好央行关于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30条政策措施,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打造企业注册、外贸管理、口岸通关、保税监管等公共信息平台,提高政府服务管理透明度。
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强化招商平台建设,深化项目前期策划,完善招商联动机制。组建高水平专业化招商队伍,大力开展上门招商、以商引商等。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加大对知名外企、大型央企、重点民企和台湾百强企业的招商力度,引进填补产业链缺失项目和关键环节。鼓励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增资扩产。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拓展海空航运服务功能,增辟航线、加密航班,整合海运快件,发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充分利用厦蓉欧、中亚班列,建设海陆联运大动脉,完善集疏运体系,使厦门成为“一带”“一路”联结点。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人民币跨境结算和海外投资贸易服务平台。建好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建成启用厦门领事馆区。把“9·8”投洽会办出新成效,保障好G20央行长财长副手会议,办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第五届南洋文化节。
(四)持续推进跨岛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岛内外一体化、差异化发展,增强城市生长性,促进城市布局优化、功能提升。
不断提升岛内。围绕增强承载力、提高宜居度,控制开发强度,降低建设密度,提升环境品质,完善城市功能。推动观音山、五缘湾等连片发展,完善鹭江道、火车站等周边配套,打造金融、商务、旅游会展、消费购物中心。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和城中村提升,推进湖边水库、高林等片区改造,建设一批停车场,完善公共配套。保护风景名胜、风貌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挖掘地域文化特质,强化鼓浪屿保护与管理,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大力拓展岛外。全力加快建设同安、翔安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丙洲、美峰两个现代服务业基地,加快开发环东海域东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马銮湾新城,做好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文体等公共设施配套,抓紧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聚集人气商气。加快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动海沧隧道、翔安机场快速路、前场铁路大型货场、北动车运用所等项目建设,开建莲花水库至西山水厂等3个水源连通工程。整治“四边三节点”,实施旧村改造、老区山区村建设和移民造福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小城镇建设试点,加快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动区域协作。加快厦漳泉同城化,推动设施互通、产业互补、资源共享。扎实推进厦门龙岩山海协作经济区、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建设,推动临空临港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完成长泰枋洋水库龙津溪枢纽工程和尚吉电站主体工程。深化与闽西南五市和闽粤赣十三市对接合作,做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宁夏、甘肃等地工作。
(五)扩大交流合作,着力促进两岸深度融合
发挥前沿平台优势,用好用足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推动两岸同胞往来更加便利、交流更加密切、利益更加交融。
增进经贸合作。加强与台湾集成电路、医疗养生、现代农业等产业对接合作。加快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和大陆对台贸易中心建设,组建两岸知识产权银行。加快海峡旅游服务中心建设,丰富对台双向旅游产品,持续打造海峡旅游品牌。对接高雄港、台中港,发展壮大海峡邮轮产业。率先启动厦台跨境电商监管互认试点。全面实施台湾输大陆商品快速验放。拓展海峡两岸青创基地内涵,大力引进台湾人才,鼓励台湾青年来厦创业生活。
增进交流交往。创新口岸通关监管,积极争取人员往来便利化等涉台审批权限。深化厦金多领域合作。加快五通客运码头三期建设,推动刘五店航道(金门段)投用。持续办好海峡论坛等涉台活动,扩大对台交流品牌影响力。加快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等基地建设。建立社区共建常态化机制,拓展两岸在文化艺术、宗亲联谊、民间社团等方面交流合作。
(六)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创建美好家园
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先行示范区水平,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竞争力。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环境准入,高标准严控污染物排放总量。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广节能产品和技术,鼓励企业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建设充电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及装备。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行公交优先,优化自行车专用道,鼓励绿色出行。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狠抓环境治理。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整治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持续推进九条流域综合治理,强化畜禽养殖、农业面源、工业生产等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推进海域清淤、岸线整治,开展湿地、沙滩生态修复,严控陆源污染物入海。治理水土流失,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加快环筼筜湖、五缘湾等片区排污口综合治理。推进东部、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后坑压缩中转站等垃圾处理基地建设,推行垃圾分类,倡导垃圾不落地。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严格生态控制线管理,建立健全污染企业停产治理、淘汰退出机制,完善环境风险评估和生态补偿机制。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加快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信息平台建设。推广环保网格化监管,严肃生态环保责任追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