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是实施融入“一带一路”行动,加快建设国家门户城市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施国际化城市建设2025规划年度计划,加强对外大通道建设,统筹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厚植对外交通发展优势。以打造国际枢纽空港城市为目标,启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及场外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双流国际机场优化提能工程,推动硬件改造、流程再造、服务提升,规划建设城市候机厅。以打造高铁枢纽城市为目标,加快西成客专、成贵客专和成兰、川藏、成昆铁路建设,加快成都北站扩能改造,力争成蒲铁路建成通车。以打造区域高速公路枢纽为目标,开工建设环成都经济区和新机场高速。
深入实施“蓉欧+”战略。以打造贯通欧亚、通江达海“一带一路”大走廊为目标,加快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拓展国际国内物流“两张网”,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服务业“三业并举”,做强枢纽、节点、腹地、服务“四大支撑”,规划建设“蓉欧+”陆港产业园,加快打造国际口岸城市和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桥头堡。“蓉欧快铁”国际端延伸至荷兰蒂尔堡等欧洲枢纽城市,国内端延伸至沿海沿边重要城市,全年开行300列以上。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升“成宜泸汉”港口联运水平。加快公路货运集散中心建设。开工建设一站式口岸综合服务中心。
做大国际合作平台。启动中韩创新创业园“一园一基地”建设,推动中法生态园、新川创新科技园加快建设,规划建设中德创新产业园、中古生物产业园,加快打造国际“五金小镇”。争取更多外国领馆和国际组织分支机构落户。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为外籍人士在蓉工作生活创造更好环境。争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争创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欧盟创新中心发展。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编制“一带一路”产业指导目录,强化维护权益、规避风险等政务服务,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园区和重大工程建设。建立政府一把手招商引资出勤率和成功率综合考核机制,持续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引进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实际利用外资80亿美元以上,到位内资3600亿元以上。
增强区域合作整体效能。发挥“首位城市”作用,加强与德阳、绵阳、遂宁、资阳、眉山、乐山、雅安等成都经济区城市合作。推动与泸州、宜宾、甘孜、阿坝、凉山、攀枝花等地合作。加快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加强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区域合作。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合作。
五是实施城建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城市。实施城建攻坚2025规划年度计划,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地下地上并举,市区两级联动,整体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功能品质,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大布局,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加快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网络城市群大都市区发展格局,完成大都市区规划编制。加快二三圈层区(市)县“独立成市”形成都市新区,着力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均衡发展现代化新城区。大力提升中小城市和特色镇功能品质,持续推进“小组微生”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开展2049远景发展战略研究。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成都天府新区产业承载能力和服务配套功能,启动高铁天府站建设。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密市域公交线网,强化市域高速、快速路网络及重要转换节点建设改造,完成红星路、中环路、成洛路等道路综合改造工程,确保成温邛快速路建成通车,新改建村组道路1500公里以上。加强城区综合管廊建设,启动排水、排污“深隧”系统规划,建成成洛大道和成渝高速入城段综合管廊。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带宽扩容。对接好国家重点项目工程包,争取更多国家专项建设基金。
大力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以“中心城区加密成网、天府新区基本成网、轨道交通全域覆盖、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为目标,新开工地铁6号、8号、9号线等5个项目,加快5号、10号、18号线等9个项目建设,确保3号线、4号线一期开通运营,在建里程373公里,力争每年开通2条地铁,2020年运营里程达到500公里、在建里程150公里以上。启动都江堰有轨电车建设,加快IT大道、新津有轨电车示范线建设。启动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改造。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准点、舒适。
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落实“小街区规制”技术管理规定,推动9个示范片区加快建设,加快构建城市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公共服务就近配套的开放型街区,提升城市通透性、人情味和微循环能力。深入实施“北改”工程,加快天回镇、八里庄等重点片区改造,实施1.6万户棚户区、550个老旧院落改造,启动20个老旧市场调迁和太平寺机场搬迁,加快中心城区停车场建设。开工建设城市音乐厅,规划建设露天音乐广场及音乐坊、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六是实施美丽成都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施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年度计划,推动城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让成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科学划定和严守生态红线,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强化城乡生态建设保护。加强环城生态区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开工建设江安湖、北湖等5个水库,建成中和湿地等3个湿地公园。实施城市“增花添彩”工程,以再现“花重锦官城”胜景为目标,新增城市公园绿地10万平方米,新建街头小游园10个以上,加快26个赏花基地提档升级。实施龙泉山脉生态提升工程,筑牢龙门山、龙泉山“两山环抱”生态屏障。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工建设李家岩水库。启动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积极申办第十二届中国园博会。
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交通拥堵治理“九大行动”“九大计划”,系统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抓好大气环境综合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实施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年度计划,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加强土壤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市容秩序管控和公共设施管护,开展城乡薄弱区域“脏乱差”治理攻坚行动,实现城区餐厨垃圾统一规范收运、集中无害化处理,确保城市干净、整洁、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