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6-03-06 12:07:19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长沙市政府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创新驱动,城乡统筹,文化,民生,政府建设

二、“十三五”时期目标与任务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长沙既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面临转型创新发展的艰巨任务,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三五”是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攻坚期。按照市委确定的2017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2022年实现基本现代化阶段性目标的战略部署,长沙面临双重发展任务和诸多风险挑战,既要破解难题,又要引领发展,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攻坚克难,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十三五”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传统产业比较优势需要巩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尚待时日,产业结构缺乏竞争力,只有抓住机遇,补齐短板,促进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十三五”是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期。新常态下,旧的发展动力逐步减弱,过于依赖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迫切需要将发展动力转换到创新驱动上来,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十三五”时期,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紧紧围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总目标,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挖掘增长潜力,厚植发展优势,努力建设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城乡更美、民生更爽的长沙。

未来五年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省定目标。重点抓好五大任务:

(一)推进开放融合,更加凸显国家战略支点城市地位。深度融入大格局。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进一步增强长沙的战略影响力和发展辐射力。全力培育“双引擎”。围绕“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发挥湖南湘江新区的引领作用,充分调动相关区县、园区积极性,加快构建“一区带多园”的融合发展格局,努力建设新的核心增长极;以空港新城、高铁新城、长沙港、金阳新区等为支点,加快建设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实现“东西比翼、双核驱动”发展。精准施策“补短板”。加快补齐现代服务业、开放型经济短板,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二)推进创新驱动,全面激发创新创业引领城市活力。打造中部创新中心。全面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人才、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园区的载体作用,实施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力争建设100个市级以上示范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众智平台。建设智能制造强市。引导产业提质转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制造+互联网+服务”工程,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低碳化升级,构建现代智造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基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完善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降低创新创业门槛,促进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深度融合,弘扬创新创业文化,让创新创业者成为真正的时代英雄。

(三)推进城乡统筹,精心擦亮两型宜居品质城市名片。创造优良人居环境。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控制城市开发强度,着力整治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科学解决垃圾处理问题,连通江河湖库水系,编织城乡绿网,增加城乡绿量,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统筹规划建设管理。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规划管控,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加强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能力。建设空港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米”字形轨道交通格局,完善城市快速道路网络,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市民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促进城乡融合互动。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中心城区与次中心、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协调共进发展。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对接,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电网、宽带、自来水工程,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村居民与城市市民同享幸福生活。

(四)推进文化引领,切实彰显湖湘文化标识城市特质。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加强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古城、古镇、古物等传承长沙记忆,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推动文化跨界融合。深度发掘湖湘文化底蕴,加强文化与资本对接,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群,提升文化竞争力。积极促进文化对外交流,让湖湘文化走向世界,让“文化+”增添城市新活力。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精神文化产品,创新文化供给方式,满足群众公共文化需求,提升人文素养,塑造国际文化名城精神风貌。

(五)推进民生改善,全面共享和谐幸福典范城市成果。守住民生底线。切实抓好就业、社保、养老、住房等基本民生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率先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年全面完成贫困村“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清零任务,坚决不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中掉队。繁荣社会事业。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和学习型城市,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扩大优质中小学覆盖面,实现就近上好学。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基本建成健康长沙。创新社会治理。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强化社会矛盾排查处理,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把长沙建设成为最具安全感、公平感、正义感的城市。

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在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更加注重结构性改革。顺应技术、人口、消费习惯的新变化,把准产业脉搏,在供需两端发力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二是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加快推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区域融合、城乡融合,努力走出一条以融合发展放大自身优势、拓展发展空间的新路子。

三是更加注重市场力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让更多企业借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做大做强。

四是更加注重服务企业。搭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家精神,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适宜的土壤、更加滋润的雨露、更加灿烂的阳光。

五是更加注重法治思维。以法治政府引领法治城市、法治社会建设,让循法治、讲道德、重诚信、守契约成为风尚,让所有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依法得到保障。

六是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始终坚持民生优先,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充分调动全市人民特别是企业家、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每一位“长沙人”都有干事的舞台、出彩的机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