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及2015年一季度国际商品市场走势

发布时间: 2015-05-15 15:41:19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商务部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国际商品 2014年 2015年 一季度 国际商品市场 粮农产品 石油

一、2014年及2015年一季度国际商品市场表现

  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曲折,各经济体分化明显,商品需求疲弱,各供应方利益博弈激烈,导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剧烈震荡。大宗商品价格在年初一度反弹上涨并因突发事件维持高位盘整,下半年终因市场大势难以支撑,大宗商品价格在原油带动下全面持续下行,不仅全数抹去上半年的涨幅,而且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低点。

  一季度,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受到美、欧经济数据向好的鼓舞,同时受农作物不利天气影响,价格在农产品带动下出现回升。二季度,乌克兰局势引发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国际石油价格上扬,部分弥补了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市场的相对弱势,对大宗商品整体价格水平起到一定支撑作用。进入第三季度,主要经济体表现分化,增长前景冷热不均,特别是欧洲及新兴经济体经济数据不尽如人意,全球制造业回暖形势弱于预期。与此同时,农作物、矿产品等供给预期充足。在多种因素相互叠加影响下,大宗商品市场持续低迷,价格普遍下跌。第四季度,石油市场供需形势逆转,多个供应方之间的博弈加剧,导致国际油价一泻千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亦随之一路下跌,商品价格整体持续走低。

  国际上主要商品价格指数一致反映了大宗商品市况的疲弱,其中尤以能源权重较高的指数跌幅较大。2014年全年,原油占23%权重的RJ/CRB指数下跌17.9%,能源占比小于33%的道琼斯期货价格指数(DJAIG)下跌16.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编制的以贸易为权重、能源占63.1%的初级产品价格指数下跌27.6%,能源产品占比高达79.04%的标普高盛商品指数(Goldman Sachs Commodity Index,GSCI)跌幅达33.1%。分商品类别看,因原油价格失速下跌,能源类价格指数跌幅远远高于其他类别。2014年,IMF价格指数中的食品饮料类、工业原材料类、能源类分别下跌5.6%、12.0%和37.3%。

  油价持续快速大幅下跌是2014年国际商品市场的重要事件。国际石油市场不堪需求增长乏力和供应能力不减反增的双面夹击,全年布伦特原油和纽约原油价格分别下跌49%和44%。其他能源产品价格亦受此拖累而大幅下跌,澳大利亚动力煤全年下跌22%,纽约天然气下跌33%。

  其他主要大宗商品也几乎全线下挫。2014年年初,市场曾担忧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农产品价格具备一定支撑。但事实上,灾害天气并没有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创,随着产量预估陆续上调,供应预期发生逆转,粮食价格应声而落,全年粮棉油产品均有不同程度下跌。铁矿石、钢材及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因下游需求行业普遍疲软而深度下跌。

2015年以来,商品市场延续弱势震荡格局,各类主要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全面持续低位下行,反映出市场对未来供需形势的预判依然悲观。至3月末,纽约油价和布伦特油价分别下跌9.7%和4.1%,芝加哥交易所小麦、玉米、大豆跌幅分别为12%、5%和3%,伦敦金属交易所6大基本金属的价格跌幅在2%-16%之间。从综合价格指数看,一季度RJ/CRB指数、DJAIG指数、GSCI指数及IMF价格指数分别下跌7.2%、5.9%、7.5%和10%。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