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规模长时间的离乡使得大量流动儿童失去了他们传统的支持体系如社区支持,继而在新的环境中面临各种困难和歧视。很多儿童并未在新的居住地登记,对于当地政府而言他们的公共服务需求是“隐形的”。另外,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即使在城市出生,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获得城镇户口,因此其流动状态可能代际相传。
尽管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章禁止歧视流动儿童,要求地方部门为他们提供公共卫生和教育服务,这些政策有时在执行时并未得到充分贯彻。例如,很多流动儿童仍然无法进入公办学校上学。相反,他们不得不就读于教学质量较差的民办学校。由于民办学校收费较高,加之部分大龄流动儿童过早进入劳动力市场,流动儿童的辍学率高于当地城镇儿童。由于城乡之间的医保制度相互分离、福利无法转换,流动人口及其家庭未被充分纳入居住地医疗保障体系,从而使其不得不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并且无法平等享受卫生保健服务。
留守儿童
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也面临诸多挑战。2010年农村留守儿童为6,103万人,占全部留守儿童的87.5%,占全部农村儿童的40%。
调查表明,大部分留守儿童与父母保持着不定期、有限的联系,他们感觉孤单和孤立无援。部分留守儿童一年中只能在春节期间见父母一面。他们的照料人,通常是祖父母,往往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包括情感上的支持、足够的卫生与营养条件、应有的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指导),也无力督促他们完成作业。这对他们的身体、教育与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中国政府将解决城镇、农村和流动人口之间不平等问题摆在了优先位置上,以确保弱势群体能够从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受益。近年来,为使流动人口平等享有公民权利、劳动权利以及获得基础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权利,中国已开始了相关的政策改革和立法。不过,该挑战的巨大规模和复杂性意味着其进展仍处于渐进阶段。
据了解,《中国儿童发展指标图集》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共同编辑完成,并于2010年首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