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余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03月17日14:2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 科学发展观 生产性服务业 风险防控 集团化办学 湖泊生态环境 在线监测系统

二、 2014年工作任务

2014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发展至上、富民为先”,围绕打造“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区”,以改革创新为统领,以结构调整为抓手,以转型升级为主题,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 10%;财政总收入增长 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 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 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3.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 7.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 10%,引进内资增长 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1%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计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切实贯彻省政府《关于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我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的意见》,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进“小政府、大社会、活市场、优环境”等方面 22项改革。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三季度完成机构改革;完成仙女湖区、孔目江区、省职教园区行政资源整合。继续简政放权,自行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国家和省里下放市里的行政审批事项,能下放县(区)的一律下放。工业园区全面推行“大部制设置、企业化管理”新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和人事制度、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整合撤并驻外机构,支持组建异地商(协)会,强化产业协会自治自管,逐步将政府部门有关事务性、辅助性职能转移、授权或委托给商(协)会。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等指标权重。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调整和优化财政预算制度,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试点范围,理顺市与县(区)事权财权,增强市本级财政调控能力。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模式,盘活存量资金,整合专项资金,实现多部门归口管理向一个口子管理转变;除中央和省另有规定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主要采取贷款贴息、担保、股权投资等方式安排。

着力防范债务风险。坚持科学举债,严控新增规模,优化债务结构。发挥财政金融委员会作用,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清理整合各类政府性投融资平台,试行投融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风险防控预警体系,统筹债务管理。偿债计划纳入财政预算,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落实偿债准备金 6亿元。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政社分开,大力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建立“县(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系,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实现社区服务从政务服务向公益、便民服务转变。培育发展志愿者组织。全面有序放开城区落户限制。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城市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改革,推进政府投融资项目工程预决算评审、城市公共园林绿化设施养护管理、新农合大病保险等三项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开展农村住宅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和信息化平台,引导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流转率达 35%。加快工商登记、监管、服务制度改革。

(二)突出转型升级,发展新型工业

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调优工业结构,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向终端深加工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光电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新兴产业上。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钢铁、电力、纺织等传统产业,提高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举办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坚持扶优扶强,推动各类要素向优强企业、优秀企业家集聚,培育一批优强企业集群。加快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推动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新增入规企业 50户。组织实施沃格光电玻璃精加工、高志环保电镀工业园等重点工业项目 40个,完成投资 32亿元。加快沃格光电、永盛矿冶、恩达麻世纪等企业上市步伐,推动 1家以上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

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完善园区规划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支持“飞地经济”发展政策,推动新上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着力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抓好标准厂房建设,确保标准厂房面积达 100万平方米。高新区重点发展新能源、钢铁和装备制造、新材料和化工、光电信息、生物医药食品、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分宜工业园重点围绕构建“一园三区”发展新格局,推进扩区调区工作,打造特色产业园区;袁河经济开发区全面完成机械加工园、机电产业园一期建设。三大园区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00亿元、 240亿元和 180亿元。

全力帮扶企业发展。创新帮扶理念,将更多事项交由市场调节。建立“五个一”帮扶工作机制,着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资金、产业配套等瓶颈问题。强化校企对接,加强异地劳务合作,千方百计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积极推进新钢社会管理职能移交,推动赛维全面恢复生产和股权结构优化,推动江锂、华电等企业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和推广产品应用。支持光伏企业投资西部地区光伏电站建设。鼓励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推动企业协同发展、良性发展。高度关注困难企业资金链安全。

(三)突出结构优化,壮大第三产业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战略举措,以优化布局、提升水平、扩大总量为目标,完善“ 1+ 9”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不断提升服务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支撑作用。

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金融机构引进步伐,设立 1-2家村镇银行。建立担保风险代偿和补贴机制,支持市担保中心做大做强。加强政银企协作,重视外汇融资服务功能,发挥企业信用与金融服务一体化平台作用,推动金融资本更多投向实体经济。鼓励社会力量发起或参与建立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公司等。年末实现各项融资余额 1320亿元,其中贷款余额 900亿元,增长 12.5%。以赣西中心物流园区、高新区物流中心为载体,加大龙头物流企业引进培育力度。推进物流综合信息平台、陆路口岸作业区建设,扩大铁海联运规模。加快发展快递物流业,引导品牌企业在余设立赣西区域快件处理中心。

提升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严格落实商业网点规划,适度控制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引进新型商业业态,促进商贸服务业转型发展。深入推进“ 1020工程”,完成投资 8亿元和实现销售额 160亿元。着力抓好万商红商贸物流中心、正大钢材市场、赣西商贸城等项目的培育发展。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区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完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制定旅游产业三年行动纲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推介,抓好仙女湖 5A级景区创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等新兴业态,加快开发夏布艺术品、陶瓷艺术品等特色旅游商品,提升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实现接待游客增长 20%、旅游收入增长 25%以上。

创新发展新兴服务业。实施电子商务全民创业工程,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中国国际电商城建设,加大居无忧商城“网上经济特区”和电商实体企业招商力度,推动中国(新余)家居总部基地、金利达电子商务产业园、双林镇等电子商务基地建设,推动万商红、腾达电器等企业打造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 100亿元以上。加快发展八大重点文化产业,大力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培育 10家文化产业领军企业。办好中国苎麻夏布文化节、第三届傅抱石文化艺术节、第二届工艺美术作品大赛。推进仙女湖国际汽车文化产业园建设。

(四)突出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

围绕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提升城市发展内涵。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打造“精美特新”城市为目标,走特色化、内涵式发展道路,控制城区边界、完善基础功能、注重发展效益,城镇化率达 67.9%。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强化城乡规划“一张图”。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完成老城区控规修编,完成城区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主干道景观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消防等专项规划编制。计划安排城建项目 39个,年度投资 14.5亿元。加大袁河生态新城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在杭南长客运专线开通前完成高铁新区基础性配套项目建设。规划建设过境重载车道,推进环城西路北延跨铁路立交桥、滨江路西延段、阳光大道西延段等项目建设,确保余新公路建成通车。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新钢铁山、路东棚户区改造。深入推进智慧新余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监督联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和规范物业管理,推进物业服务纳入社区统一管理。

加快镇村联动步伐。坚持产业发展和镇村建设相互融合理念,强化镇村特色产业培育,加快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基本完成村镇规划编制。抓好农民新社区和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卫生院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多元化融资体系,吸纳社会资金参与中心镇建设。重点扶持罗坊、双林两个示范镇建设和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打造 18个中心示范村。以垃圾、污水、粉尘治理为重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保护好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坚持产业扶贫,抓好贫困村帮扶工作。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 1010”工程,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4家。完善规划定位,发展规模经营,加快五大现代农业园发展。以基地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七大特色农业产业。全力推进光伏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头人。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150家、休闲农家乐 30家。抓好 43座小( 2)型病险水库、 4条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建设。

(五)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形成富有生机活力的项目建设机制,推进生产要素集聚、投资增长、产业升级。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重点项目领导挂点制、项目建设分级管理制、政府投融资项目代建制。全面落实招商引资项目预审制和服务企业行政审批代理制,实施重大项目联审、限时办结等制度,完善跟踪服务,强化督查考核,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计划安排投资 1.5亿元以上项目 62个,年度计划投资 73.3亿元。重点项目分批次下达,首次计划安排 52个,年度计划投资 40亿元,其中新建项目 26个。倾力抓好事关新余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保障杭南长客运专线(新余段)投入运营,做好蒙华铁路(新余段)、分电 2台 100万千瓦机组、赛维自备电厂开工保障,抓好大唐新余 2台 100万千瓦煤电一体化、煤储基地及相关配套项目等前期工作。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推进招商引资由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转变,完善经济激励政策,推行委托商(协)会招商、聘请产业顾问招商。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组建以商务部门为主体的专业招商队伍,强化对县(区)、园区等招商主体的考核。充分依托各项国家政策、三大产业、工业地产和闲置土地厂房等资源招商,重点抓好光电信息、节能环保、机械装备、电子商务、文化创意、艺术陶瓷等产业招商。加强与国药集团、国机重工、中核新能源等央企对接,深化医药、机械、新能源等领域合作。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吃透上级政策,全力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力争获得更多项目、资金和建设用地指标支持,确保争取上级资金增长 10%。完善考核调度机制,确保“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顺利通过中期评估验收。力争小型机场项目列入国家规划。

(六)突出科技引领,提升创新能力

实施科技协同创新“六大引领工程”,加快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

强化科技协同创新。整合市、县(区)财政科技资金,统一集中调配使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创新驱动能力,新增省级研发平台 1个、市级研发平台 5个。依托新钢、赛维、江锂、亚林中心、新余学院等单位组建一批协同创新团队。加快建设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托管,实施重大专利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强企业。申请专利 800件。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大科技项目申报力度,力争获批国家级项目 8项以上、省级项目 50项以上。探索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成果评价的机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5家,组建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 5家。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力争 20项以上科技成果在我市孵化。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选拔、评价机制,深化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和人才发展规划。推进技能振兴试点工作,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和紧缺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加快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战略眼光的经济发展领军人才和优秀企业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