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16日在新余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丛文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 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群策群力、开拓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这一年,是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一年。一年来,我们沉着应对各种挑战,积极化解各种风险,确保了经济发展阶梯提速、稳中有升。预计(下同)全年完成生产总值 835亿元,增长 4%;财政总收入 119.9亿元,增长 2.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84.5亿元,增长 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93亿元,增长 3%;固定资产投资 704亿元,增长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70.3亿元,增长 10.6%。
这一年,是改革创新扬帆起步的一年。一年来,我们未雨绸缪,破除思想藩篱,密集推动一系列改革举措,全市上下思改革、谋改革、促改革的氛围更加浓厚,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引进内资 532亿元,增长 21.6%;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63.3%;新登记市场主体 1.1万户,新登记资金 125.1亿元,分别增长 29.3%和 56.5%,每百人拥有市场主体户数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1.7倍。
这一年,是转型升级砥砺前行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不动摇,经济结构持续改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 64.2%,提高 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36.9%,提高 3.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 77.5%,提高 3.5个百分点。
这一年,是创优城市内涵提升的一年。一年来,我们以打造“精美特新”城市为目标,推动城市建设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功能完善转变,城市发展的集聚效应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初显。城区“断头路”基本打通,主要路口拓宽工程、主干道排涝点改造基本完成,新增公共停车泊位 1900个。城镇化率达 66.4%。
这一年,是情系民生福祉倍增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富民为先,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盼,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全市各级财政民生事业支出 83.2亿元,增长 10%。省政府下达的 76项民生任务全面完成;市政府确定的 50件民生实事,除渝水五小和穗南城农贸市场建设因客观原因未完成外,其它均已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762元,增长 10.2%,农民人均纯收入 11173元,增长 1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339.6亿元,增长 9.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2.6%。
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坚持打基础、谋长远,紧紧围绕调结构、促转型、抓改革、惠民生,扎实做了六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工业经济平稳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 1460亿元,增长 1.8%。突出抓好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帮扶工作,“一企一策”帮助重点困难企业解决用工、办证、融资等问题。新钢实现整体扭亏,赛维脱困取得阶段性成果,江锂、赣锋锂业等企业加快发展。沃格光电完成股份制改造,永盛矿冶、恩达麻世纪进入上市辅导备案阶段, 6家中小微企业签订“新三板”挂牌协议。新钢成功发行 30亿元短期融资券。在全省率先建成企业信用与金融服务一体化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投入运行。建成标准厂房 57万平方米。新增入规企业 35户。服务业加快发展。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意见,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308亿元,增长 7%。出台扶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办法,实现交易额 60.8亿元。兴邦信息列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金利达、菜小二列为省级示范企业;双林镇列为省级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基地。在全省率先编制商业网点规划,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腾达电器入选商务部首批“百城千店”示范工程。市物流协会成立,万商红商贸物流中心开业,赣西中心物流园区列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天工文化创意产业园被命名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抱石文化创意园入驻文化企业 7家。电视连续剧《仙女湖》在央视一套、八套黄金时段播出。新增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1个。接待游客增长 25.8%,旅游总收入增长 50.3%。新增小额贷款公司 2家。各项融资余额 1216亿元,增长 5.3%。农业经济集约发展。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7家, 4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113亿元,带动 18.2万农户增收 4.3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432家、省级示范社 19家。新增国家级园艺标准园 1个。新增花卉苗木 7.7万亩、高产油茶 2.4万亩,“新余蜜桔”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坊天香园蔬菜基地光伏大棚实现并网发电。农用土地流转 21.7万亩,流转率达 27%。
(二)全力以赴推项目扩投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9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96.7亿元。蒙华铁路(新余段)完成线路定测,煤储基地项目纳入蒙华铁路一同立项审批。杭南长客运专线(新余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小型机场项目列入省航空运输布局规划。分电 2台 100万千瓦机组、赛维自备电厂项目已上报国家能源局。赣锋锂业万吨锂盐生产线、信达长林退城进区搬迁技改、渝水高科涂布纸等项目全部或部分投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签约引进项目 16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79个,英泰能锂电池、普胜触摸屏、旭粤新能源节能玻璃等 136个项目开工建设,新签约项目开工率达 84.5%。资金政策争取成效明显。共争取上级资金 46亿元,增长 3.6%。“三项政策”累计获得国家补助资金 20.3亿元,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绩效考评全国第一。成功争取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新能源示范城市,分宜县、渝水区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高新区入选国家第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仙女湖饮用水源保护区成功入选全国生态良好湖泊保护试点。争取省级用地指标 4756亩。
(三)全力以赴抓建设提内涵,城乡统筹加速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编制或调整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4个,编制完成城市风貌、综合交通、主城区排水等专项规划 8个;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袁河生态新城基础设施基本建成。高铁站房、站前广场、钟灵大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站前路填平工程、抱石大道东延、站前路西延等建成通车。改造维修城区主干道路面 2.37万平方米。廖家江长青桥至五一桥段江体改造完成。新建雨污管网 7公里。建成城区小公园 3个。新增绿地面积 3万平方米,主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面积分别达 52.46%、 54.07%、 18.95平方米。镇村联动稳步推进。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基本完成。罗坊、双林两镇实行计划单列管理。 11个中心镇共安排建设项目 105个,完成投资 10.1亿元。 4个镇列为全省百强中心镇重点扶持。樟排线(罗坊至水西段)一级公路改造实现通车,新建农村公路 210.4公里,维修县、乡道 68.5公里。建设新农村点 186个,重点打造精品示范村 10个。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 8.2万。九龙山乡、昌坊村列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单位。建有国家级生态乡镇 4个、国家级生态村 1个。农业设施日益完善。 53座小( 2)型病险水库和 4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 5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顺利推进。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 4万亩,完成土地整理 9.1万亩,新增耕地 6238亩,治理水土流失 3.6万亩。荣获全省耕地保护成效显著先进设区市。
(四)全力以赴强科技引人才,创新能力稳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53.5%,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排名蝉联全省第二,省科技奖二等奖以上获奖数量列全省第一。创新平台不断筑牢。高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部评估验收。获批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家,组建市级中心 4家。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 19家,新增省重点新产品 39项。获批国家级科技项目 13个。每万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省第一。新认定江西省著名商标 20个。 2家企业列入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贯标试点单位。人才工作成效明显。 12名高端人才和 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团队入选“赣鄱英才 555工程”, 2人被评为省突出贡献人才。新增 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3人获省政府特殊津贴, 2名外国专家获“庐山友谊奖”。新增 1家博士后工作站、 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 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五)全力以赴惠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就业创业力度加大。出台促进创新创业和加强用工服务两个政策文件,新建创业孵化基地和外来务工人员之家,列为全国百家城市技能振兴示范城市。新增城镇就业 2.4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 1.6万人;新发放小额贷款 4亿元,扶持和带动 1.5万人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启动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率先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制度,率先开展社会保险“多险合一”试点,率先推行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率先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开展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建设,率先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率先在中心镇和企业启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九连提”。开工新建廉租住房 3300套、公共租赁住房 4550套,发放租赁补贴 6568户、 1132万元;改造棚户区 1996户、 15.29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 1600户。新建或改造城区农贸市场 10个。生态文明成果丰硕。大力实施净空、净水、净土“三净”行动,省下达的单位 GDP能耗下降、四项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全面完成。生活垃圾发电等合同环境服务 7个试点项目顺利推进,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技改、新钢 5号和 6号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建设等重点减排项目建成。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师大新余附属学校、渝水六小、特教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和集团化办学取得良好成效。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基本完成,少儿舞蹈获“群星奖”等多项全国最高奖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并向县级公立医院延伸。深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实现“阳光医药”网上监察。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成功申报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文艺创作评比全省第一。第十二届全运会上获金牌 2枚。人口计生工作全省领先。社会治理不断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推行民警、城管进社区,开展物业进社区试点。深入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全国“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国家部委联合验收。探索治安、交通、医疗矛盾纠纷集中调解取得显著成效,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没有发生影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全市社会政治稳定。
(六)全力以赴促改革提效能,内生动力不断激发。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招商引资项目预审制、服务企业行政审批代理制,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下放 20%,取消行政审批项目 18项。出台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暂行方案,审批时间压缩至 36个工作日。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数字化协同办公平台,实现行政审批网络化。清理机关事业单位临时用工 783名。高新区“大部制设置、企业化管理”模式顺利推进。出台规范涉企检查等 13个扶持企业发展文件。在全省率先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成立财政金融委员会,出台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探索投融资平台“融、用、管、还”市场化运作模式。市本级一级预算单位“三公”经费全面公开,一般性支出压缩 10%。“营改增”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土地清理和政策规范,运作土地增加收入效果明显。整合工业、农业、科技等专项资金近 1亿元集中调配使用。坚持依法行政,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成效明显。建立部门绩效考评社会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八项规定,防治腐败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统计、审计、质监、海关、档案、检验检疫、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涉台事务、驻外机构、机关事务、防灾减灾、地质找矿、妇女儿童、老龄、科普、气象、人防、证券保险、邮政通讯、烟草、盐业、海事、国防动员、双拥优抚、民兵预备役、社科研究、志愿服务、红十字会人道援助和慈善事业、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 2013年,面对持续低迷的宏观经济环境,面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是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全市各级政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攻坚克难、积极作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市单位、来余投资企业,向驻市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兴产业总量偏小,重大项目支撑乏力,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社会转型矛盾叠加,生态治理“欠账”较多,政府性债务重,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升,社会治理创新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少数干部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服务发展水平不高、破解难题能力不足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一定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