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五、科技和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坚持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0801件,增长25.8 %;其中发明专利6503件,增长29.0 %,占申请量的31.3 %。专利授权15091件,增长36.0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989件,增长31.2 %。
科研机构和队伍稳定。年末,全市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7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200 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66家,市级122家。各类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62家。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8个。按照新的认定办法我市高新技术企业1151家通过。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670.71亿元,增长28.9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8.5%。
教 育
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7所。全年招收普通本科、专科学生25.87万人;在校学生84.39万人;毕业学生20.37万人。年末,全市培养研究生的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26所。全年招收研究生2.34万人;在校研究生6.59万人;毕业研究生1.62万人。
基础教育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全市省、市一级学校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占全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的90.61%(优质学位)。年末,全市共有小学1004所,在校学生82.48万人。普通中学475所,在校学生57.23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7.7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5所,在校学生24.81万人。技工学校86所,在校学生25.28万人。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8.47%,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大学率89.74%。
积极发展多元化办学,民办教育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29所民办高校,在校学生25.4万人;161所民办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0.21万人;159所民办小学,在校学生26.28万人。
文 化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取得新成就。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五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201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国际和全国性专业文艺评奖中,广州共获奖54项。年末,全市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6个;文化馆14 个,文化站164个。公共图书馆15间;图书馆总藏量1918万册。档案馆29个,博物馆、纪念馆31个,举办陈列、展览405个,参观人数779万人次。全年摄制完成电影片4部。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
卫 生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387个(不含1070个村卫生室);其中,医院21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个,卫生监督所15个,妇幼保健院(所)13个。全市各类卫生机构共拥有床位6.26万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5.32万张。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5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3.36万人,注册护士3.91万人。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提供诊疗服务1.08亿人次,提供出院服务176.43万人次,分别增长6.58%和9.29%。
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5.20/10万和4.04‰。全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得到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及时处置89起公共卫生相关事件。
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全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参合率达99.88%,有378.93万人次的参合农民得到共4.85亿元合作医疗报销补偿。其中,住院补偿人数达16.83万人次,平均住院补偿2381元/人次,住院补偿金额占住院总费用的36.75%。另有0.33万人获得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的住院医疗救助,救助金额为719.75万元。年末,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42个,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了全市98 %以上街道,市统筹区内98.3%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了医保范围。
体 育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在保证亚(残)运会顺利举行的基础上,还举办国际、国内各类单项体育大赛共39次,激发了群众对竞技体育的热情,进一步巩固了体育事业发展的成果。全年全市运动员共7人7人次获6项世界冠军,47人30人次获21项亚洲冠军,74人94人次获54项全国冠军,324人376人次获221项省赛冠军。其中,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上,全市共有39名运动员入选广东体育代表团,参加21个大项、21个小项的角逐,共夺得13枚金牌、5枚银牌、8枚铜牌(其中18人次获得金牌,6人次获得银牌,10人次获得铜牌,共获得13项第一) ,取得丰硕成绩。
全民健身活动气氛活跃。全年开展的市、区、街三级全民健身活动及各类群众性体育比赛为2088项次,比2009年增长5.19%;共有740.66万人次参加各类全民健身活动,比2009年增长11.05%。
社会保障与福利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年末,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78.4万人,其中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9万人。养老(市属及区属)、失业、工伤(市属及区属)、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84.5万人、 336万人、375万人和208万人。全市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市属及区属)达65.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2.2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4.74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7.32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机构161间,床位3.11万张。其中,民办社会福利机构88间,床位1.99万张。全市共有救助站6个,社区服务中心122个。全年安置城镇残疾人就业2.4万人;残疾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519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