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国内商业和旅游
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完成1044.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完成146.98亿元,增长5.3%。
消费保持活跃。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完成15933.04亿元,增长36.3%。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3246.98亿元,增长4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02.55亿元,增长19.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564.09亿元,增长20.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38.46亿元,增长15.0%。在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持续刺激下,限额以上批零企业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48.5%,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52.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2.7%。
图4 “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商贸流通集散功能不断增强。全市亿元商品交易市场达到81个,其中成交额超10亿元的市场41个。新建标准化菜市场25个,累计达到233个。和平路商业街提升改造工程竣工,万达商业广场、蓝海商贸城等一批商贸载体投入使用,形成商业繁荣新亮点。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极地海洋馆、东疆港人工沙滩等建成开放,意式风情区二期改造完成,成为新的客源增长点。梅江会展中心一期投入使用,承办夏季达沃斯论坛、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津洽会等重大展会,带动了商贸旅游的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110家,旅行社310家,A级景区56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4个。接待入境旅游者166.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外国人153.05万人次,增长17.2%。旅游外汇收入14.2亿美元,增长20%。接待外省市游客人数比上年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1.2%。全市24.1万人次出国出境旅游,增长6.2%;旅游支出35.01亿元,增长10.2%。
金融业
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完成56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金融改革创新成果显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达到917家,我市成为全国私募基金聚集地。累计注册融资租赁公司23家,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占全国的24%。成功举办第四届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农村商业银行完成重组改制。韩国外换银行成为第二家在津设立的外资法人银行总部。金融资产交易所、矿业权交易所相继成立,创新型交易市场累计达8家。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渤海保理公司等一批新型金融服务机构开业运营。
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774.11亿元,同比增长23.5%,比年初增加2623.73亿元。在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73.8%,短期贷款占11.9%。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6499.25亿元,增长18.8%,比年初增加2611.22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增长14.4%,储蓄存款余额增长13.3%。
证券市场稳健运行。年末全市在深沪两市上市公司36家,其中当年上市6家,均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1992年以来我市企业上市数量最多的一年。各类证券交易额1575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股票交易额15100.68亿元,债券交易额233.65亿元,基金交易额152.07亿元。年末证券帐户开户265.53万户,增长1%。期货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成交量4524.51万手,增长69.3%;成交额71320.76亿元,增长3.3倍。调剂外汇总额35.0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8%。其中调入外汇15.82亿美元,下降11.2%;调出外汇19.24亿美元,增长9.8%。
保险业加快发展。中宏人寿保险天津分公司、国华人寿保险天津分公司、国泰人寿保险天津分公司、中邮人寿保险天津分公司先后开业。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总公司4家,分公司42家,其中财产险19家,寿险23家;各类保险支公司、营业部及营销服务部488家,专业中介机构81家,各级各类兼业代理机构2694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14.01亿元,增长41.5%;其中财产险收入65.13亿元,寿险收入133.91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4.97亿元。全年赔付总额54.19亿元,下降9.6%;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付36.53亿元,寿险赔付17.66亿元。
房地产业
房地产市场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328.60亿元,比上年下降0.9%。房地产开发投资866.64亿元,增长17.9%。商品房销售面积1564.52万平方米,下降1.6%;实现销售额1282.43亿元,增长17.1%。存量房交易面积766.5万平方米,交易金额500.9亿元,分别下降24.9%和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