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其三,社会现代化的结果。
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现代化的结果与目标是相关的,相关性是逐步形成和加强的。
社会现代化的结果包括社会现代性、特色性、多样性和副作用的形成;不同国家社会现代化的结果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两次社会现代化的结果是不同的。
社会现代化的结果包括六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两次社会形态转型的完成,二是社会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三是生活方式和观念的积极性变化,四是人类文化和健康素质的提高,五是社会福利和公平的大幅改善,六是生活质量国际差距的扩大和社会结构国际差别的缩小等。
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一部分国家达到和保持世界社会先进水平,成为社会发达国家,其他国家是社会发展中国家,两类国家之间可以流动。一般而言,大约20%左右的国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属于社会发达国家;大约80%左右的国家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属于社会发展中国家。在50年时间内,社会发达国家降级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的概率在10%左右,社会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的概率约在5%左右;两类国家的地位升降处于动态平衡中。
国家社会现代化的目标是: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完成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实现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社会先进水平,成为社会发达国家(社会现代化的国家),或缩小国际社会差距。
其四,社会现代化的动力。
社会现代化的动力包括动力因素和动力机理等。动力因素包括创新、交流、竞争、适应、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包括社会推力(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等的推力)、社会拉力(政治发展、文化变迁、全球化等的拉力)、社会压力(人口变化、环境变化等的压力)。动力模型包括:创新驱动、三新驱动、联合作用、四步超循环、社会复合互动、创新扩散、创新溢出和竞争驱动等(表2-16)。不同国家和不同阶段社会现代化的动力有所不同
在不同层次、不同国家和不同阶段,社会现代化的动力有所不同。
现代化一般理论的动力模型可以适用于社会现代化。
其五,社会现代化的模式。
在21世纪社会现代化大致有三条基本路径(图2-62)。第一次社会现代化路径对应城市化和福利化模式等;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路径对应知识化和绿色化模式等;综合社会现代化路径对应新型城市化模式,包括城市化、郊区化、福利化、知识化、信息化和绿色化的协调发展等。
一般而言,社会现代化的过程、结果、动力和模式等,都可以从世界、国家和地区层面进行分析,不同层面的内容和特点有所不同。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提出了广义社会现代化的社会时间表、时间图、周期表、坐标系和路径图,社会现代化的概念模型、数量模型、目标模型和动力模型,讨论了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分段理论,包括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和综合社会现代化等,还讨论了社会现代化的方法。
其六,第二次社会现代化。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领域发生的一种前沿变化,它包括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物质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变,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福利与公平的改善、国际社会分化和国际社会体系变化等。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包括社会发展、社会转型、国际社会竞争和国家社会地位变化,包括社会生活、社会行为、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观念的变化等。相对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是一种新社会形态,具有许多新特点(表2-87)。
其七,综合社会现代化。
综合社会现代化是21世纪广义社会现代化的一条基本路径,它包括两次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的联动和持续向知识社会的转变,包括城市化、郊区化、福利化、知识化、信息化和绿色化的协调发展、并持续向知识化和绿色化的转移,包括社会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福利与公平的改善、国际社会竞争和国际社会地位变化。
综合社会现代化是两次社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并持续向第二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过程,它包括社会行为、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观念的变化,包括追赶和达到世界社会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综合社会现代化包括新城市化与信息化、郊区化与知识化、知识化与绿色化并重等三阶段,它的目标是迎头赶上社会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实现综合社会现代化的标志是社会效率、生活质量、社会福利和社会制度等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摘自: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 何传启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