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2、社会现代化的现状与前景
(1)社会现代化的现状
首先,社会现代化的水平。2003年131个国家中,大约有31个国家已经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约占国家总数的24%;23个国家已经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约占国家总数的18%。根据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分组,挪威等20个国家属于发达国家,西班牙等33个国家属于中等发达国家,泰国等17个国家属于初等发达国家,中国等61个国家属于欠发达国家。
其次,社会现代化的阶段。2003年挪威等8个国家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法国等15个国家处于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起步期;巴西等17个国家处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过渡期,波兰等31个国家处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成熟期,中国等28个国家处于发展期,印度等13个国家处于起步期,乍得等10个国家仍然是传统农业社会。
其三,社会现代化的世界前沿。2003年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排名世界前10位的国家依次为挪威、瑞典、美国、丹麦、英国、芬兰、日本、荷兰、瑞士和澳大利亚。
其四,社会现代化的地位变化。在1950~2003年期间,国家社会地位变化发生了114次,升级58次,降级56次。在1960~2003年期间,地位升级国家20个,降级国家20个。
其五,社会现代化的人口分布。2001年,世界上大约15%的人(9亿)生活在知识社会,68%的人(41亿)生活在工业社会,18%的人(约11亿)生活在农业社会;在评价数据完整的122个国家中,18%的国家(22个)进入知识社会,74%的国家(90个)处于工业社会,8%的国家(10)和许多地区处于农业社会;同时大约有188个土著民族生活在原始社会(表6-23)。
(2)社会现代化的前景
首先,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时间。按照1980~2003年的年均增长率估算,低收入国家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平均需要81年,世界平均需要13年。
其二,社会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按1980~2003年的年均增长率计算,2050年社会发达国家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比2003年约提高两倍。
其三,社会现代化的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大约比社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落后50年,2050年世界社会平均水平大约相当于2000年社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其四,社会现代化的分布。按照1970~2003年的年均增长率计算,2050年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国家将达到84个左右,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国家将为54个左右;2100年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国家大约为90个左右,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国家大约为65个左右。
3、社会现代化理论
社会现代化理论是关于社会现代化现象的一种理论,是现代化理论的一个分领域理论。目前它大致包括两个理论集合: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
(1)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
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但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很早。事实上,人类社会的诞生就意味着社会思想的萌动,人类社会的变迁必然伴随着社会思想的演化。在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理想国》,古中国思想家提出“大同社会”和“太平社会”等。在20世纪,“现代化社会”成为许多国家和学者的追求目标。古往今来,理想社会就一直是思想家思考和追求的目标,社会思想源远流长。但是,对社会现代化发挥直接作用的社会思想,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社会思想。社会学的诞生是19世纪中期的事情。虽然每一种社会理论多少都会与社会现代化有关,但那些阐述社会变迁的理论与社会现代化关系更紧密,例如,社会进化论、社会转型论和社会发展论等。
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作为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形成的。美国社会学家的三本专著的问世,包括《社会系统》(Parsons 1951)、《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现代化》(Lerner 1958)和《现代化与社会结构》(Levy 1966)等,标志着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诞生。迄今为止,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尚没有系统的、公认的一般理论阐述。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是关于经典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集合(表2-83)。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分析了经典社会现代化的有关思想和理论,归纳提出了经典社会现代化的一般理论(表2-84),包括经典社会现代化的定义、过程、结果、动力和模式等内容。
(2)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
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是关于18~21世纪期间的社会现代化现象的一种理论解释。它是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在社会领域的应用,是中国学者何传启提出来的。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包括一般理论、分支理论和相关理论等(表2-85)。这里重点讨论它的一般理论,包括社会现代化的定义、过程、结果、动力和模式五个方面内容。目前,关于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和综合社会现代化的认识非常有限。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首先,社会现代化的定义。
社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领域的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的内涵:社会现代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社会领域的一种前沿变化和国际竞争,它包括现代社会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社会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以及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社会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国际分化和国家分层等。
社会现代化的外延:社会现代化包括世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现代化,包括社会行为、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观念的现代化,包括人口与卫生、学习与工作、休闲与福利和社会环境的现代化,包括教育等社会部门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时空分布变化等。
一般而言,社会现代化指社会变迁的世界前沿和达到世界前沿的行为和过程,包括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两次转变、社会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变化、国民文化与健康素质的提高、社会福利、社会公平和国际社会地位的变化等。国家是社会现代化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单元,地区社会现代化是国家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领域的一种变化,很显然,并非所有的社会变化都属于社会现代化。一般而言,有利于生产力提高、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社会变化,才属于社会现代化。
一般而言,社会发展包括社会进步和社会适应,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社会转型、国际社会竞争和国际社会地位变化的交集。国际社会地位的变化包括四种情况:保持世界社会的先进水平、与世界社会先进水平的差距缩小、不变或扩大。
社会现代化有三个来源。其一,对传统社会的部分继承和发展;其二,对传统社会的部分否定和转折(解构和转向);其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与创新扩散等。这里的“传统社会”是一个相对的和动态的概念,其中,第一次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社会”指农业社会,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社会”指工业社会。
其次,社会现代化的过程。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和多路径的过程。在18~21世纪期间,社会现代化的前沿轨迹分为第一次和第二次社会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包括三次浪潮,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将包括三次浪潮。两次社会现代化有不同内涵和特点(表2-86)。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建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过程及其深刻变化,它包括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家族社会向福利社会、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自然社会向技术社会、稳定社会向流动社会的转变等。它的特点包括城市化、福利化、流动化、专业化、世俗化、理性化、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技术化、高效性、开放性、公平性、社会分化、社会整合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等。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物质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型过程及其深刻变化,它包括从城市社会向城乡平衡社会、物理社会向网络社会、教育社会向学习社会、紧张社会向休闲社会、机械社会向人性社会、民族社会向世界社会的转变等。目前它的特点包括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郊区化、城乡平衡、绿色化、生态化、自然化、创新化、国际化、多样化、个性化、休闲化、妇儿权益、普及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等。
如果说,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初级现代社会的转变,是初级社会现代化;那么,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是从初级现代社会向高级现代社会的转变,是高级社会现代化;两次社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综合社会现代化;22世纪社会现代化还会有新变化。
社会现代化过程有12个特点:相对可预期的、全球的、长期的、有阶段的、进步的、积极性适应、转型的、系统的、不平衡的、复杂的、国际竞赛、不可逆的世界趋势等。
社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遵循现代化的10个基本原则(表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