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于国家水平的国际体系的体系结构及其变化
国家水平指国家发展的相对程度。有许多指标可以用来描述国家水平,如现代化水平、文明水平、经济和社会水平等。本报告选用现代化、经济和社会水平为描述指标。基于国家水平的国际体系,是用国家水平描述的国际体系。基于国家水平的国际体系的体系结构,可以简称为国际体系水平结构。现代化研究的国际体系,重点是基于国家水平的国际体系。国际体系水平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频率,反映了国际现代化在国际体系层次的基本特征。
(1)基于现代化水平的国际体系的结构和变化
综合现代化指数是反映国家现代化相对水平的一种指数。根据综合现代化指数的国家分组的结构,可以大致代表基于现代化水平的国际体系结构。在1960~2004年期间,根据综合现代化指数的国家分组的结构和结构变化如图1-33所示。发达国家占全部样本国家的比例平均为15%(13%~17%),中等发达国家平均占24%(19%~28%),初等发达国家平均占30%(25%~38%),欠发达国家平均占31%(22%~37%)。在过去的40多年里,国际体系水平结构具有相对的历史稳定性,而且变化的幅度也是有限的。
国际体系的结构变化,是国际体系中不同国家的国际地位变化的宏观体现。国际体系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变化,可以看成是一个随机过程,可以用马尔可夫链分析。国际地位的转移概率,可以部分反映国际体系结构变化的频率。国际地位转移概率见后面国家层次的分析。
(2)基于经济水平的国际体系的结构和变化
国家经济水平,可以用综合指标来衡量,如经济现代化指数;也可以用单个指标来代表,如经济效率和经济结构等。本报告用经济效率(人均GDP)来代表。在1700~2004年期间,根据经济效率的国家分组的国际结构和结构变化如图1-34所示,1900年前国家数据很少。
在过去300多年里,经济发达国家为12~17个,中等发达国家为7~26个,初等发达国家为18~47个,其他为欠发达国家。在1960~2004年期间,经济发达国家占全部样本国家的比例平均为14%(12%~18%),中等发达国家平均占16%(9%~24%),初等发达国家平均占36%(28%~48%),欠发达国家平均占34%(15%~49%)。在过去的40多年里,国际体系的经济水平结构具有相对的历史稳定性,而且变化的幅度也是有限的。
国际体系的经济水平结构,以国家人均GDP与高收入国家平均人均GDP的比例为分组依据,反映了国际体系内经济水平的国际差距。国际体系水平结构,以综合现代化指数为分组依据,反映了国际体系内现代化水平的国际差距。很显然,经济水平的国际差距,大于现代化水平的国际差距;国际体系经济水平的不平衡性,大于现代化水平的不平衡性。
(3)基于社会水平的国际体系的结构和变化
国家社会水平,可以用综合指标来衡量,如社会现代化指数和人类发展指数等;也可以用单个指标来代表,如城市化和平均预期寿命等。在1700~2004年期间,根据城市化水平的国家分组的国际结构和结构变化如图1-35所示。在1900~2004年期间,根据人类发展指数(HDI)的国家分组的国际结构和结构变化如图1-36所示。1900年前国家数据很少。
在过去50多年里,用城市化和人类发展指数描述的国际体系的社会水平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变化的趋势是向发达水平收敛。收敛原因与社会指标的极限值和分组标准有关。
许多社会指标是结构性指标,指标的数值具有极限值,如城市化的极限值是100%。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的结构性社会指标的数值会趋向极限值,数值的分布向极限值收敛,于是出现用结构性社会指标的水平描述的国际体系的结构重心上移的情况,即发达国家比例上升、欠发达国家比例下降。用这些指标描述的国际体系的社会水平结构趋向收敛。人类发展指数包括人均GDP、平均预期寿命和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和教育水平有极限值,但人均GDP是开放的(平均的基准为40000万国际美元)。用人类发展指数描述的国际体系的水平结构,也出现重心上移(中等发达国家比例上升、欠发达国家比例下降),但与国际体系的城市化水平结构的变化有所不同。当然,这种收敛,与分组标准有关。如果选择数值完全开放的社会指标来描述国际体系的水平结构,则可能不会发生单调收敛。
前面用经济效率(人均GDP)描述的国际体系的结构的变化,与用城市化水平描述的国际体系的结构变化,情况是不同的。基于经济效率的国际体系的结构,发达国家比例基本稳定,但欠发达国家的比例上升,国际经济不平等在扩大。基于城市化的国际体系的结构,发达国家比例上升,欠发达国家比例下降,国际社会结构部分趋同。所以,对于国际体系的结构分析,需要用综合指标或多指标分析和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