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千企千村扶助行动

发布时间: 2014-10-14 15:55:28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扶贫办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陕西省 千企 千村 扶助

一、背景与概况

(一)陕西省是我国工业企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是全国航空、航天、机械、电子、农业等领域重要的科研和生产基地,机械、电子、纺织、煤炭、化工、食品等产业均有一定规模。陕西省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省内国有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广大企业职工思想素质好、政治觉悟高,大多数企业具有扶贫帮困的传统,组织动员他们开展扶贫具有独特的优势。从1989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在组织全省党政机关开展联县扶贫时,将企业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一并安排,先后安排260多家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参与省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的联县扶贫、“三帮一”扶贫攻坚、“两联一包”扶贫等定点扶贫工作,为我省八七扶贫攻坚和新阶段扶贫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十六大以后,我国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我省为贯彻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关于进一步大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在总结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企业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动员全省民营企业按照“两联一包”扶贫的组织模式在贫困地区开展包村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省上首批安排了32家民营企业开展包村扶贫工作,并组织召开了陕西省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推进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各市县按照通知要求,组织当地民营企业开展“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在政府的引导、动员和组织下,广大民营企业纷纷参与扶贫工作,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涌现出了高乃则、刘彪、史贵禄、王西林等一大批参与扶贫开发的民营企业家典型,在全省掀起了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热潮,形成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府谷现象”,国务院扶贫办为此专门在榆林市府谷县召开研讨会,并组织研究总结民营企业扶贫的工作经验。通过组织和动员民营企业开展扶贫,为更广泛地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探索了一条新路子,积累了许多新经验。

(三)陕西是全国贫困发生率较高的省份之一,经过三十多年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全省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我省贫困人口有775万,扶贫开发重点县数量达50个。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村有8413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三分之一,国家确定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陕西占了3个。此外,我省陕北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秦岭北麓和渭北早塬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存条件恶劣,群众脱贫难度很大。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尚未打破,城乡贫富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趋势。2000年,我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是3.49:1,2009年扩大到4.11:1,远高于全国3.33:1的比例。全省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中20%的高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是20%低收入农户的5.4倍和2.6倍。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扶贫开发步伐,不仅我省全面建设西部强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难以实现,也很有可能拖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后腿。因此,省委、省政府决定凝聚全社会力量,采取更大的力度和更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

2010年年初,在省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原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袁纯清强调,要在较短时期内解决陕西的贫困问题,光靠政府的财力,难度很大,政府要改变不“化缘”的思维定势,真正转变观念,组织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为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做贡献。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动员组织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结对帮扶3000-5000个贫困村,通过带信息、带项目、带市场、带技术等多种途径,帮助低收入村增强发展能力、开发优势资源、培育主导产业、拓展致富门路,三年内使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自然增长基础上再多增收1000元。1月25日,省第十一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加快扶贫开发步伐”的要求。5月2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的实施意见》,安排2620家企业对口结对帮扶3000个最低收入村。5月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专门进行安排部署,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工作全面启动。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