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 一个不变的承诺

2013年02月08日15:0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扶贫 教育 上学 助学金 学生 贫困学生 教育权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兰州石化公司员工郭萍去山区助学走访

王娴后来才知道,如果没有那2000元助学款,常年患有哮喘病的父亲就打算把药停了,省下钱给她凑学费。她清楚地记得,上一次父亲停药后哮喘发作,“差点儿没命”。

那笔数额并不算多的助学款,用王娴的话来说,“是救命钱”。去年,这个20岁的甘肃农村女孩考上了重庆师范大学,被自己心仪的心理学专业录取,但临近开学,她却不敢去报到。

去年收成不好,年迈体弱的父母凑不齐王娴和哥哥上学的钱。正当一筹莫展时,她接到通知,让她去领取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发放的“扶贫助困、共享阳光”奖学金(以下简称“阳光助学”奖学金)。“这钱真解了我们全家的燃眉之急”,王娴一脸宽慰。

事实上,自2005年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扶贫助困、共享阳光”奖学金发放以来,每年都为1000多名贫困学子雪中送炭。这项连续开展了8年的助学活动,已累计出资850万元,资助8266名贫困学生。

鲜为人知的是,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炼化生产企业——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在教育扶贫这条路上,已经坚持了20多年。其间,兰州石化公司曾历经重组和变动,尤其从1999年开始,兰州石化按照中国石油的总体部署开始了8年“四三二一”的重组整合历程,但对助学扶贫的工作,从未间断过。

无数寒门学子受到扶助,“阳光助学”奖学金只是这些“石油人”20多年助学路上的一块基石。“扶贫助困、回馈社会,是中国石油作为央企义不容辞的担当和责任。”这已成为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的集体共识。

乡村里最好的建筑是“石油人”援建的学校

这条漫漫助学路可以溯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那时,甘肃的两个贫困县——庄浪县和渭源县成为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的扶贫对象,老一辈的兰州石化人开始思考:在甘肃开展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在哪里?

甘肃省现有58个贫困县,占县区总数的67%,“综合考虑到甘肃地区干旱少雨、资源匮乏,最有效、最长效的脱贫办法就是教书育人、帮助孩子成长成才,让他们带动家庭生活的改变,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把扶贫助学当做扶贫工作的重头戏。”兰州石化公司一位领导表示。

当时,针对庄浪县、渭源县的实际,公司确定了“输血”与“造血”并举,以增强其“造血”功能为重点,济困与助学相结合,以助学兴教为重点的扶贫方针,并首先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

许多兰州石化人都见过那些贫困地区“濒危”的校舍,墙上裂得缝子能有七八厘米宽,许多教室还是1950~1960年代建的土坯房,桌椅板凳“缺胳膊少腿”,就在下面垫几块砖继续用,桌面上也坑坑洼洼,“都不知道那些孩子是怎么在上面写字的,看着让人心疼,都是上小学的孩子”。

1993年,在兰州石化的帮助下,渭源和庄浪两个县的中小学校率先在甘肃实现了“无危房、无危墙、有桌凳”的目标。在庄浪县,1993~2012年,兰州石化公司先后资助建成了9所小学。

1990年9月,甘肃省第一所希望小学——兰渭希望小学在渭源落成,而“兰渭”之“兰”指的就是兰州石化公司。当时,他们为学校捐款修建了一幢砖木的活动室,还捐赠了体育器械和各种乐器,组建了一支50人的鼓号队。

兰渭希望小学现任校长赵小平,当年还是一名小学生,在他的记忆里,“兰渭小学的鼓号队特别气派。”每到六一儿童节,各乡的小学都派出方队到镇上演出,他是镇上另一所小学仪仗队的羊皮鼓手,但是他们只有一个双面的羊皮鼓,穿借来的蓝线衣,而“兰渭的鼓号队一水的白色制服,还有两面大军鼓、20多面小军鼓和20多个小号,看着特羡慕。”想起这些,赵小平仍不禁感慨。

实施扶贫工作20多年来,兰州石化公司累计为庄浪、渭源县投放资金和物资5000多万元,使全县中小学的面貌彻底改观,被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誉为“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法的一面旗帜”。

从2000~2012年,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完成对17所乡村学校的援建工作,许多学校在山沟里落了脚。如今,在甘肃那些偏远的乡村里,最好的建筑是“石油人”援建的学校。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