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2012年春播时节,吉林省公主岭市向华村村民正在打抗旱井。新华网记者 陶叶摄
新华网记者 陶叶
“名字同样叫‘井’,作用可大不一样呢!”吉林省公主岭市蔬菜种植基地向华村村民王大姐向记者说起“井事”,一脸兴奋。
王大姐称赞的“井”是抗旱井。自从当地政府帮助打了抗旱井后,王大姐再也不用为种菜用水问题发愁了。
“种菜特别需要水,以前我们在地头打小井,天不下雨,小井出水少,就犯愁。有了抗旱井,可以及时给蔬菜浇水,不用靠天吃饭,我们也敢多种菜了。”王大姐说。
王大姐家有7亩多菜地。记者近日在这里看到,地里葱、柿子和黄瓜苗长势良好,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在场的吉林省防办副调研员贺柏利领着记者来到一眼抗旱井边介绍说:“抗旱井的主要作用是储水。为了保证储水量,钻井要钻得深一点。抗旱井有配套的机械设施,包括柴油机、水泵和水管等。”
公主岭市有耕地470多万亩,其中易旱面积280万亩。每年春播时,抗旱是头等大事。贺柏利告诉记者,公主岭市计划今春打抗旱水源井420眼,目前已完成185眼。打井资金由国家和省里出大头,有的县给予一定补助,尽量让农民少花钱。
在向华村,记者看到村头放置着多台打井机器设备。“村里的抗旱井还没有打完。使用抗旱井等措施能将农作物产量提高8%至12%,村民们都拥护,这些天,村民们正忙着打井呢。”村民郑福利告诉记者。
据了解,从2011年开始,吉林省以“节水增粮”为目标,兴建农田水利、民生水利等设施。截至目前,吉林省各地新增抗旱井2742眼。
新华网记者“节水中国行”辽宁见闻:小滴管“灌”出农民好收成
新华网记者“节水中国行”辽宁见闻:沟渠改造促节水增粮
新华网记者“节水中国行”黑龙江见闻:喷灌节水促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