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鄱阳湖不会一旱到底 第一大湖地位不会变

2011年05月26日08:3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1927年 通江湖泊 鄱阳湖流域 三峡工程 地宫 星子县 洪泽湖 明祖陵 旱情 大湖

■专家释疑

长江大旱非三峡蓄水诱发

在互联网上,网民提出“三峡诱发干旱论”,称三峡工程是造成今年长江中下游罕见大旱的罪魁祸首。北京网友“牛村长”说:“高峡平白无故地出了个平湖,把本该流向下游的水都拦了。气候不受影响才怪!”

这不是公众第一次因极端气候而关注和质疑三峡工程。近年来,中国频现异常气候,西南大旱、重庆酷热、两湖流域暴雨等,三峡时常成为矛头所指。

针对“三峡诱发干旱论”,专家学者表示,目前尚未有证据支撑这种说法。

大坝对气候影响很微弱

长期监测三峡对气候影响状况的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主任刘敏介绍,“本次旱情是一种周期性的气候现象,主要是受到大气环流影响。从监测的数据看,大坝建设前建设后对区域气温、湿度的影响也非常微弱。”刘敏说。据介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三峡水库形成后的气候问题作了科学分析,基本结论是:三峡建库后,对库区及邻近区域温度、湿度、风和雾的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10公里。

若没有三峡干旱会加剧

24日,三峡工程主要设计者、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对“三峡诱发干旱论”作出回应。他说:“不能一遇到极端气候就怪罪三峡工程。恰恰相反,若没有三峡工程,长江中下游的干旱程度将会加剧。”

据郑守仁介绍,按照设计,三峡水库在每年长江汛末开始蓄水,并在接下来的枯水期释放存水为长江中下游补水。“今年1月至今,三峡水库释放的来水比长江天然的径流量高,尤其是在下游发生严重旱情时,水库按照8000至1万立方米每秒的流量下泄,至少比天然来水量高出2000立方米每秒以上。”

据了解,三峡水库5月20日应国家防总要求加大下泄流量后,日均补水3亿多立方米支持中下游抗旱。三峡水库25日起继续调高下泄流量。6月10日前按日均1.1万至1.2万立方米每秒进行控泄。

评价三峡工程要客观

面对社会公众的质疑,负责三峡工程运行管理的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对三峡工程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

曹广晶说:“三峡工程对自然的影响不等于破坏,我们完全可以在有三峡工程这个新的条件下,进行生态设计,构造新的生态系统。对待三峡工程既要全面客观评价,又要看大局。……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完美的,关键是利弊权衡。现在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但若是因此而否定三峡工程,那就错了。”据新华社

■旱情动态

石臼湖:全湖干涸见底

石臼湖是溧水县、高淳县和安徽省当涂县三县间的界湖,又名北湖。而如今,面积达207平方公里的石臼湖已经干涸见底。

溧水县水务局副主任葛元见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全县降水只有往年同期的三成,包括石臼湖等湖泊已经干涸。全县40万亩农作物受旱,5万亩鱼塘有4万亩面临干涸,全县4万多人饮水难。

洪泽湖:已接近死水位

截至25日8时,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平均水位为12.14米,已接近死水位。

淮河今年以来基本上一直断流,沂沭泗河长期断流。在最新的水情报表上,洪泽湖总入湖流量为0,总出湖流量为114立方米/秒,这使洪泽湖在老子山等四个站点水位下降0.02-0.03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