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用政府强制政策人为提高工资可能减缓劳动力再配置过程,造成“剩余劳动力”长期存在。在市场均衡工资上升到足以令劳动需求方开出诱人薪水之前,收入不均的情况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那么,在中国设厂的公司——不管是跨国公司还是中国本土企业——会离开中国前往越南、孟加拉国或莫桑比克吗?有可能。但这只有在其他国家的工资相对更有效率(即那里的生产率比中国高得多)才会发生。光是中国名义工资的增长还不足以导致企业的迁移。就目前而言,总体来说不会发生这种情形。
中国的工资效率相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处于较高水平,证据是在过去12个月中,外国直接投资(FDI)在工资有所增长的情况下仍加速增长。比如,7月份FDI同比增长率达29.2%,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造成中国FDI强劲的因素有很多,但这的确意味着工资增长本身可能并未影响投资者最担心的资本收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中国的工资问题都要比想象当中复杂得多。名义工资或许会增长,但由于通货膨胀,实际工资会停滞不前。即便真实工资在某些沿海城市有所增长,“劳动力过剩”也会将全国平均水平拖在一个较低的数字上。再退一步,即使全国真实工资有所增长,只要劳动生产率增速更快,中国的竞争力也不会受到影响。
因此,结论似乎是,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内,中国的竞争力都不会因工资增长而受到威胁。由于中国在短期内不可能完成劳动力从农业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的再配置过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仍将是一个具有成本竞争优势的经济体。(樊纲 北京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经济学教授、国民经济研究院所所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